江苏预防医学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热点聚焦

  • X病原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丁雨晗;宁硕;荣恒;迟莹;葛以跃;崔仑标;

    X病原体是WHO研发蓝图中新纳入的一类可能引发未来大流行的未知病原体,其致病性强、传播快、易变异,不仅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也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检测手段,如病原分离培养,存在操作繁琐、周期长、灵敏度不足等局限,难以满足突发疫情中的快速识别和疾病不同流行阶段防控需求。为此,亟需构建快速、敏感、适应性强的多元化检测体系,满足基层防控与大规模筛查的工作需求。近年来,病原培养、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谱学等技术的发展为X病原体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X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疫情暴发各阶段的差异化检测需求,系统分析X病原体主要检测技术及优缺点、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 395-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建立实战导向的X疾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的思考

    刘德晔;戴启刚;胡建利;刘文东;霍翔;

    在X疾病来临前,建立匹配实战需求的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能够用于X疾病流行趋势预测的模型种类和典型案例,并对建立实战导向的X疾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的基本特点、模型选择、预测流程、技术储备进行了探讨,为应对X疾病暴发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 40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X疾病疫苗及药物研究路径:COVID-19和甲型流感的启示

    宁硕;丁雨晗;荣恒;迟莹;葛以跃;崔仑标;

    目的 探讨应对X疾病的有效策略,为未来X疾病疫苗与药物研发,降低新发、突发流行病和大流行风险提供借鉴。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列出的优先病原体和原型病原体为参照,以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2类可能引发高风险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型病原体为模型,系统梳理其疫苗与药物的研究进展,剖析优势与不足。结果 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在疫苗研发和药物研发方面的成果与挑战;总结X疾病疫苗研发的多元技术布局、广谱设计,以及药物研发的双靶点协同、耐药监测等。结论 结合现有研究经验和相关计划,有望实现对X疾病暴发的快速响应,为守护人类健康构筑防线。

    2025年04期 v.36 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题述评

  • 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重视科学评估

    胡佳;沈蕙;王艳;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儿童期生理及心理健康,而且增加成年期慢性病风险。当前肥胖评价传统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及腰高比,相较于传统指标,体成分可以测量人体肌肉、脂肪、水分、无机盐等,能更好地区分身体脂肪和非脂肪的分布状况,实现精准评估。本文就当前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政策环境、流行现况及主要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精准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2025年04期 v.36 41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专题论著

  • 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分布

    包新宇;凌睿哲;姜潇;张俪叶;胡佳乐;韩迪;沈蕙;胡佳;

    目的 探讨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分布特征,为区域儿童肥胖精准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基于2023—2024年苏州市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4个区县32所学校的3~17岁学生,最终纳入8 513人进行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应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身高、体重、BMI随年龄变化趋势,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同性别年龄组差异。采用GAMLSS模型拟合身高、体重、BMI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苏州市3~17岁男生和女生身高中位数分别介于101.8~175.5 cm和100.9~162.9 cm,体重中位数分别介于16.9~71.6 kg和16.5~57.7 kg, BMI中位数分别介于16.3~23.3和16.2~21.7。男生12岁时身高、体重增幅最大(7.8 cm、6.0 kg),女生约10岁时身高、体重增幅最大(7.2 cm、5.4 kg)。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中位数均高于华东地区,男生7~17岁时身高差值均>1 cm,差值峰值为14岁(4.5 cm);女生6~17岁差值均>1 cm,差值峰值为16岁(3.8 cm);男、女生体重中位数均高于华东地区1 kg以上,17岁时差值最大,分别为9.4、4.7 kg。男生脂肪重聚(AR)年龄为4岁,早于华东地区1岁;女生AR年龄为6岁,晚于华东地区2岁。结论 苏州3~17岁学生身高、体重持续增长,高于华东地区水平,男生发生肥胖的风险更大,需重点关注。

    2025年04期 v.36 419-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去脂体重分布及百分位数曲线构建

    张俪叶;胡佳乐;姜潇;包新宇;韩迪;沈蕙;胡佳;

    目的 描述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去脂体重(FFM)和去脂体重指数(FFMI)分布特征,建立百分位数曲线。方法 2023—2024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苏州市4个区县8 513名3~17岁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利用生物电阻抗仪测量FFM,计算体质指数(BMI)和FFMI。采用GAMLSS法构建性别、年龄别FFM和FFMI百分位参考曲线。结果 男、女生FFM(男:Z=74.74,女:Z=67.55)、FFMI(男:Z=56.13,女:Z=40.03)中位数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值均<0.05)。男生FFM(Z=-23.33~-2.32)和FFMI(Z=-21.24~-3.46)中位数均高于同龄女生(P值均<0.05),且在11岁后差距迅速增大。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FFM和FFMI生长曲线与华东地区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苏州市5~17岁男生(Z=-13.47~-2.71)和4~17岁女生(Z=-9.48~-2.82)的FFM中位数、5岁及7~17岁男生(Z=-8.76~-5.00)和3~7岁、11岁、13~15岁及17岁女生(Z=-4.90~-2.15)的FFMI中位数均高于华东地区(P值均<0.05)。结论 不同营养状态、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FFM和FFMI增长存在一定差异,11岁后男、女生FFM和FFMI差异迅速增加。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FFM和FFMI生长曲线与华东地区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且中位数普遍高于华东地区。

    2025年04期 v.36 424-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体脂分布及百分位数曲线构建

    姜潇;张俪叶;包新宇;胡佳乐;韩迪;沈蕙;胡佳;

    目的 分析苏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体脂发育特征,建立百分位数曲线。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苏州市抽取8 513名3~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学生体成分,采用GAMLSS法拟合数据,构建身体脂肪质量(BFM)、脂肪质量指数(FMI)及体脂率(PBF)的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男、女生BFM中位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Z值分别为40.98、55.04,P值均<0.05)。男生FMI中位数3~5岁下降(Z=-3.10,P<0.05),6~10岁平稳增长(Z=10.44,P<0.05),10~13岁下降(Z=-5.37,P<0.05),14~17岁再次增长(Z=4.12,P<0.05);女生FMI在3~5岁下降(Z=-1.74,P<0.05),6~7岁无明显增长趋势(Z=-0.94,P>0.05),7~17岁持续增长(Z=31.72,P<0.05)。男、女生PBF中位数3~6岁时均下降(Z值分别为-2.77、2.18,P值均<0.05),6岁后,男生PBF中位数快速增长至10岁(Z=9.64,P<0.05),每年增长0.5%~1.9%,后随年龄呈下降趋势(Z=-9.09,P<0.05),14~17岁再次增长(Z=3.68,P<0.05);女生7~17岁时PBF稳定增加(Z=29.27,P<0.05)。苏州3~17岁男生、3~5岁女生的BFM、FMI、PBF中位数曲线均位于华东曲线上方(除男生10岁年龄组PBF);与全国相比,苏州市男生14岁前BFM、FMI、PBF中位数曲线与全国曲线交错重叠,14岁后苏州曲线上移明显。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脂发育存在性别差异,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脂总体偏高,开展肥胖早期防控工作十分必要。

    2025年04期 v.36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2005—2024年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时空流行病学特征

    刘正楠;宋丽军;赵秋芳;张译丹;农璐铭;刘红雁;曾丽萍;杨汝松;吴强;倪兆林;

    目的 分析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时空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24年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以Joinpoint回归模型探究流行趋势,空间自相关及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时空聚集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气象因素对发病率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 2005—2024年玉溪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3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97/10万,总体无明显趋势(AAPC=-7.19%,t=-1.71,P>0.05);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期间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有3个节点,其中2005—2008年呈下降趋势(APC=-42.20%,t=-6.05,P<0.05),2008—2011年呈上升趋势(APC=55.65%,t=2.44,P<0.05),2011—2014年呈下降趋势(APC=-35.54%,t=-2.42,P<0.05),2014—2024年趋势平稳(APC=2.20%,95%CI:-1.01%~5.51%,t=1.54,P>0.05)。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均发生在学校。报告病例年龄以5~9岁组(47.25%)、职业以学生(51.21%)为主;发病率随年龄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χ■=953.92,P<0.05);男性发病率(28.38/10万)高于女性(21.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5)。发病高峰为4—7月和10月—次年1月,共占76.99%。20年间,全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由西向东呈倒U型趋势、由北向南呈小幅上升趋势,发病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19,Z=2.86,P<0.05);时空扫描显示共有5个聚集区(LLR=93.61~1 696.48,P值均<0.05),主要聚集区分布在西南部;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相对湿度(q=0.14,P<0.05)和年均气温(q=0.11,P<0.05)对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湿度与雨量(q=0.30,P<0.05)和平均气温与降雨量(q=0.28,P<0.05)的交互作用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强。结论 玉溪市近2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特点,病例在玉溪市西南部呈聚集性,年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发病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

    2025年04期 v.36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0—2024年苏州市新报告男男性行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时空特征

    张晓婷;赵秀萍;黄志征;赵艳秋;宁欣;

    目的 分析苏州市新报告男男性行为(MSM)HIV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其空间聚集性和时空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4年苏州市新报告MSM HIV/AIDS的信息,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进行时空扫描。结果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2010年和2020年,2010—2024年苏州市新报告MSM HIV/AIDS存在全局正相关,呈聚集性分布(Moran′s I值均>0,Z值均>1.960,P值均<0.05)。2010年“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姑苏区双塔街道、吴中区城南街道、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和斜塘街道;2015年“高-高”聚集区逐渐扩大并向东部转移,覆盖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的主要街道,工业园区的全部街道,相城区的元和街道;之后“高-高”聚集区乡镇/街道数开始减少,至2024年“高-高”聚集区仅剩下工业园区的胜浦街道和昆山市的巴城镇、玉山镇、开发区、陆家镇、花桥镇。时空扫描共发现2个聚集区域,其中一类聚集区覆盖14个乡镇/街道包括工业园区、吴中区个别乡镇/街道以及昆山市所有街道,聚集时间为2018—2024年(LLR=365.84,RR=2.69,P<0.001),二类聚集区覆盖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的11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3—2019年(LLR=95.32,RR=2.20,P<0.001)。结论 苏州市近15年新报告MSM HIV/AIDS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且有向东部地区扩散转移的趋势。

    2025年04期 v.36 440-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州市≥50岁居民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效果研究

    谢祝伟;张金华;段园园;

    目的 探讨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 RZV)预防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的效果,为评估RZV提供参考。方法 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导出苏州市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2针剂RZV年龄≥50岁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1 518名接种对象组成接种组,由该系统导出吴中区长桥街道辖区未接种RZV的新冠疫苗接种者,按接种组年龄分层及1∶1的原则匹配组成对照组,分析RZV接种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过程及分析影响RZV接种效果的因素。结果 接种组累计发生带状疱疹14例,累计发病率为0.92%;对照组累计发病57例,累计发病率为3.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P<0.01)。根据基线时是否有带状疱疹既往史分为2个亚组,有带状疱疹既往史亚组接种RZV者累计发病率(4.27%)低于对照组(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1),无既往史亚组接种RZV者带状疱疹累计发病率(0.16%)低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P<0.01)。结论 接种RZV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有带状疱疹既往史者接种RZV亦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

    2025年04期 v.36 44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接瑞;苏健;崔岚;陶然;覃玉;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6年在江苏省6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点进行身体测量、颈动脉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C/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 11 39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在婚、吸烟、高学历、高家庭收入、血压正常者、高血糖、高体质指数和低年龄的调查者TC/HDL-C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F值为20.31~1 152.93,P值均<0.01)。多因素线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HDL-C(β=0.005,P<0.0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呈正线性关系;TC/HDL-C每变化一个单位,颈动脉异常和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升高8%(OR=1.08,95%CI:1.04~1.11)和5%(OR=1.05,95%CI:1.02~1.0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在高血压人群中颈动脉异常患病风险更高(OR=1.10 vs.OR=0.96,交互作用检验P<0.01)。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TC/H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尤其是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正相关性更强。

    2025年04期 v.36 449-452+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苏省成人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关系研究

    顾晓平;施卫东;吴玲玲;陈建旭;陈路路;崔岚;覃玉;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江苏省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35~75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成人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36 345人,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健康体脂的比例分别是79.09%、91.43%、3.64%、25.02%、37.34%、33.67%。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2.74±1.09)分],女性[(3.00±0.97)分]高于男性[(2.40±1.16)分](t=-102.64,P<0.05),低年龄组[(2.80±1.11)分]高于高年龄组[(2.63±1.07)分](t=28.08,P<0.05)、高中及以下[(2.74±1.09)分]文化程度者高于高中及以上[(2.73±1.11)分]文化程度者(t=2.03,P=0.04)。84.95%的研究对象评分在2~4分,生活方式评分满分者仅占0.17%。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占36.00%,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2.42±1.02)分]。3种高危类型中,血脂异常型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最高,为(2.50±1.10)分,China-PAR评分型的最低,为[(2.39±1.01)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心血管病高危风险随着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增加而降低(P_(趋势)<0.05)。结论 江苏省35~75岁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较低,健康生活方式在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2025年04期 v.36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广州市南沙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曹基辉;汪瑞;赖晓华;张志忠;曹君;王少康;

    目的 基于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广州市南沙区老年人群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24年南沙区45 542名≥65岁自愿参加体检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危险因素。结果 南沙区≥65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28%,糖尿病患病率为1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19,95%CI:1.159~1.283)、高龄(≥80岁:OR=3.221,95%CI:2.993~3.466)、超重或肥胖(OR=1.848,95%CI:1.768~1.932)、高脂血症(OR=1.499,95%CI:1.434~1.567)、高尿酸血症(OR=1.423,95%CI:1.353~1.497)、吸烟(OR=1.526,95%CI:1.402~1.660)及合并糖尿病(OR=2.209,95%CI:2.064~2.364)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沿海居住具有保护作用(OR=0.768,95%CI:0.717~0.824);糖尿病风险在女性(OR=1.175,95%CI:1.091~1.264)、吸烟(OR=1.238,95%CI:1.108~1.383)、饮酒(OR=1.444,95%CI:1.306~1.597)、超重或肥胖(OR=1.483,95%CI:1.392~1.580)及合并高血压(OR=2.183,95%CI:2.041~2.335)人群中显著升高,沿海地区风险轻度增加(OR=1.145,95%CI:1.041~1.260)。结论 南沙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显著的人口学、代谢、行为危险因素和地域差异,需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

    2025年04期 v.36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血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柳海燕;段志斌;刘兴艳;石修权;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集2024年12月以前发表的食管癌与高血压关系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HR=1.20(95%CI:1.15~1.24),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中度异质性(I~2=32.9%,P=0.20),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食管鳞癌发病风险增加1.44倍(95%CI:1.02~2.03),男性高血压患食管癌发病风险增加1.31倍(95%CI:1.23~1.39),吸烟人群增加1.44倍(95%CI:1.33~1.57),高血压未治疗者增加1.44倍(95%CI:1.30~1.59)。结论 高血压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中与食管鳞癌关系较为密切,应重点关注男性患者、吸烟人群、未治疗高血压患者。

    2025年04期 v.36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5种挥发性卤代烃

    赵艳;毛子君;杨志国;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优化气相色谱条件和顶空系统参数,用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5种挥发性卤代烃含量。采用卤代烃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方法的线性方程和检出限,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 选择Rtx-1701色谱柱,载气流量和分流比为0.8 mL/min与10∶1,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为70℃和15 min,氯化钠用量和震荡速率为3.0 g和550 r/min,进行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该方法在0.16~892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检出限为0.000 2~0.36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s)0.61%~5.34%,平均加标回收率85.0%~108.7%。结论 建立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分析便捷快速,可用于饮用水、地表水中2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同时测定。

    2025年04期 v.36 46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1起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检测

    倪海平;刘祥萍;王汉青;孙文芳;徐杰;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1起突发中毒事件风险因子进行应急检测,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可疑样品小白菜经QuEchERs法提取、净化,采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全扫描模式检测,总离子流图经解卷积,与NIST20、高分辨数据库比对,筛查出可疑样品中含有氯氰菊酯,同时用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法对氯氰菊酯在0.051~2.04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13 mg/kg,定量限为0.042 mg/kg;加标回收率为102%。清洗与未清洗的小白菜中氯氰菊酯质量浓度分别为0.562 mg/kg和1.82 mg/kg,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结论 该起事件风险因素不是氯氰菊酯农药残留;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非靶向筛查技术可以应用于应急样品中农药风险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025年04期 v.36 471-47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工业废水中4种有机酸

    冯奋栋;赖少阳;叶敏;

    目的 建立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乙醇酸、甲酸、乙醛酸、草酸方法。方法 以KOH为淋洗液,采用Dionex~(TM) IonPac~(TM) AS15 IC柱,进样体积200μL,流速为1.0 mL/min进行梯度洗脱,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优化色谱条件,建立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4种有机酸方法,在质量浓度1.0~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9,乙醇酸、甲酸、乙醛酸、草酸检出限分别为0.008、0.003、0.006、0.004 mg/L,定量限分别为0.024、0.009、0.018、0.012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1%~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94%~3.12%。结论 检测方法需样品量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可用于化工废水水体质量的监测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植酸和硫氰酸盐的含量

    江利;韩琳;张丹;高凡钦;

    目的 建立1种同时测定牛奶中植酸和硫氰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以KOH为淋洗液,Dionex IonPac AS20 (250 mm×4 mm)为分析柱,牛奶样品经前处理后,依次经0.22μm尼龙滤膜和Dionex OnGuard II RP小柱后上机,通过优化条件,选用0.5%EDTA-2Na络合剂使目标峰与杂质峰完全分开,抑制型电导进行检测。结果 在优化的离子包谱条件下,植酸在1~40 mg/L、硫氰酸盐在0.01~0.4 m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 4,植酸、硫氰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1.25、0.062 5 mg/kg,加标回收率为92.7%~113.9%。结论 该方法高效简便、灵敏度高,分离效果较好,能同时测定牛奶中植酸和硫氰酸盐的含量。

    2025年04期 v.36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3534例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

    卞玉莹;郭书伟;顾万建;

    目的 探讨南京某三甲医院近年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分布特征,为食物不耐受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7月—2024年7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疑似食物不耐受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 共检测3 534例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83.12%;阳性食物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73.37%)、牛奶(40.41%)、小麦(33.25%)、西红柿(19.16%)、大豆(17.37%)、鳕鱼(12.59%)、大米(10.30%)、玉米(7.07%)、蘑菇(5.18%)、鸡肉(4.22%)、蟹(3.51%)、虾(1.70%)、牛肉(1.25%)、猪肉(1.10%)。1项、2项和≥3项不耐受率分别为26.68%、19.33%、37.10%。男性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84.95%)高于女性患者(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1)。不同年龄组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及鸡蛋、牛奶、小麦、西红柿、大豆、鳕鱼、大米、玉米、蘑菇、鸡肉、牛肉、猪肉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值为4.45~625.67,P值均<0.05)。9年间,牛奶、西红柿和鳕鱼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值为7.72、136.55、17.68,P值均<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患者以多重食物不耐受为主,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应根据患者特点优化调整膳食结构。

    2025年04期 v.36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型糖尿病患者三高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乔程;张盼;董宗美;娄荷清;马新慧;江宜雪;王艺璇;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知识得分影响因素,构建其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2023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徐州市铜山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管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三高知识知晓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三高知识得分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440份,三高知识量表平均55(35,70)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5(10,20)分、10(5,15)分、0(0,15)分,药物使用知识平均得分25(15,30)分;各条目答题正确率中,高血脂相关知识正确率最低(13.64%~36.36%);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三高知识量表得分越高(P值均<0.05)。结论 影响糖尿病患者对三高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高血压家族史。应针对患者个体特征,制定适合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素养,从而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2025年04期 v.36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州工业园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睡眠状况的关联

    钱艾伦;蒋紫妍;刘佳;施冰;周慧;张可心;陈小芳;

    目的 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睡眠状况关联,为指导儿童青少年提高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苏州工业园区3所公立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采用PAQ-C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体力活动与睡眠质量,并分析关联性。结果 纳入697人,睡眠质量差的占18.9%,低体力活动水平的占36.2%。调整年龄、性别、BMI、性成熟、独生子女、核心家庭、父母文化水平等指标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睡眠质量正常组比,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水平分数每增加1分,睡眠质量差的风险降低26%(OR=0.74,95%CI:0.54~0.99),体育课活动评分每增加1分,睡眠质量差的风险降低28%(OR=0.72,95%CI:0.60~0.85);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相比,中体力活动水平(OR=0.58,95%CI:0.38~0.87)能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差的风险,放学后运动(OR=0.59,95%CI:0.37~0.93)、晚上运动(OR=0.50,95%CI:0.32~0.79)亦能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差的风险(P值均<0.05)。结论 体力活动水平与儿童青少年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建议学校和家庭统筹利用时间,积极组织适度的体力活动,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2025年04期 v.36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短篇论著

  • 2015—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周佳宇;张曦月;李嘉妍;王更新;许春明;张惠凝;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ARIMAX模型及Joinpoint 5.4对2015—2024年房山区肺结核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24年共报告肺结核4 21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61/10万,年均递减率为4.80%,呈下降趋势(APC/AAPC=-4.48,P<0.01);累计报告病原学阳性肺结核2 423人,病原学阳性占比呈上升趋势(χ■=298.56,P<0.01);报告病例男女比为2.05∶1,每年男性报告病例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以15~59岁最多(2 509例,占59.60%),≥60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84.29/10万);职业分布中病例数报告前3位的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占29.52%)、农民(占25.23%)、离退人员(占19.05%);每年的3—8月为报告高峰;累计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长阳镇、城关街道、拱辰街道,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是长阳镇、良乡镇、大安山乡。结论 2015—2024年房山区肺结核流行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距离2030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仍有差距。应加强高发乡镇老年人、农民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提高就医意识,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2025年04期 v.36 49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4年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隐性梅毒病例复核结果分析

    卢静;丁群一;陈莉萍;周莹;胡海洋;史灵恩;徐晓琴;

    目的 了解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运行情况,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检测低滴度隐性梅毒病例结果一致性,探讨隐性梅毒可能存在的实验室检测问题。方法 收集2024年1—8月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报告的低滴度的隐性梅毒病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螺旋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复核。结果 共收集低滴度隐性梅毒样本757份,结果符合率为93.13%;苏南地区符合率为96.28%,苏中地区为96.91%,苏北地区为8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5)。CMIA法复核符合率为98.94%, TPPA法复核符合率为99.21%,且不同地区间复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PR法复核符合率为93.39%,苏南地区符合率为96.28%,苏中地区为96.91%,苏北地区为88.63%,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7,P<0.05)。结论 江苏省性病区域监测点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但梅毒RPR法复核符合率存在地区间差异,提示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能力有待加强。

    2025年04期 v.36 496-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7—2023年柳州市柳东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熊玉霞;孔继连;

    目的 掌握柳州市柳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3年该区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季节指数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 040例,其中重症8例(0.16%),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3/10万,呈下降趋势(APC=-26.09%,95%CI:-42.24%~-5.42%,P<0.05)。全年发病呈双峰分布特征,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6月份季节指数最高(214.05%);9—10月为第2个发病小高峰;男性发病率(500.54/10万)高于女性(456.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5);病例集中在≤5岁儿童(95.71%),尤其是0~3岁儿童(81.88%);实验室确诊以其他肠道病毒(49.28%)和CoxA16型(47.83%)为主,EV71型仅占2.90%。结论 该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重点季节、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推广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

    2025年04期 v.36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9—2024年南京市鼓楼区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分析

    孙鑫鑫;

    目的 了解南京市鼓楼区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4年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10起,涉及病例数681例,平均罹患率为10.28%,各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P=0.76)。发病呈双峰分布,最高峰在10—12月(占56.19%),次高峰为5—6月(占24.29%)。男性罹患率(11.10%)高于女性(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1);高发年龄段为3~5岁(占63.44%)。疫情报告起数和病例数最多场所为托幼机构(占72.86%),托幼机构罹患率(11.27%)高于中小学(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P<0.01)。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单起病例数在2~9例,中位数为3例;采取措施反应时间为1~11 d,中位数为4 d;疫情持续时间1~13 d,中位数为4 d。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聚集性疫情中病例数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48,P<0.01),疫情持续时间与采取措施反应时间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点场所,应加强针对性地防控措施。

    2025年04期 v.36 502-50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1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原检测分析

    史军;王琳;江凤杰;程春荣;

    目的 通过对1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原检测分析,为此类疫情事件的处置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相关人员和环境样本进行腹泻症候群多病原实时荧光PCR筛查,致泻性大肠杆菌阳性样本分离培养后进一步PCR鉴定,对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ORF1和ORF2连接区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 该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共46人出现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发病持续时间在48 h内。首次采集到5份病例粪便标本,3份为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杆菌混合阳性,经细菌分离培养5种致泻大肠杆菌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诺如病毒进一步分型为GII型。次日另外采集病例7份、密接人员5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分别检出5、2份,4份客房环境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均为阳性,会议室和餐厅环境样本均为阴性;3份轮状病毒A组阳性,分型均为G8P[8]型;1名厨师星状病毒阳性。3株诺如病毒测序成功,分型为GII.17[P17],与2024浙江株(PP423005.1)的同源性为99.82%,与国内2023/2024国内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起疫情是由GII.17[P17]型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2025年04期 v.36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混合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重点人群免疫水平现状调查

    王海军;吴淑燕;孙宏鸽;于广宇;刘慧敏;刘宝龙;

    目的 了解混合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人群免疫状况及HFRS特异性免疫获得途径,为完善混合型HFRS疫区免疫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4年3—4月,根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既往乡镇发病率水平,抽取2个高发乡镇、1个中发乡镇、2个低发乡镇,从中抽取≥16岁重点人群1 290人,采用汉坦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HFRS-IgG血清学检测。对HFRS-IgG抗体阳性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判断分析免疫获得途径。结果 检出阳性261人,阳性率为20.23%。男性、41~65岁组、既往为高发乡镇人群阳性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组、既往病区类型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1、8.25、45.88,P值均<0.05)。有效调查HFRS-IgG抗体阳性者140人,HFRS-IgG抗体获得途径以人工免疫占比(67.1%,94/140)最高,其次为隐性感染(22.9%,32/140)和显性感染(10.0%,14/140)。结论 在混合型HFRS疫区仍应大力推行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维持重点人群的高免疫水平。

    2025年04期 v.36 508-509+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硅藻土对臭虫的杀灭效果研究

    陈红娜;褚宏亮;张育富;吴治明;杨维芳;田野;

    目的 探讨硅藻土对臭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硅藻土生物测定实验和水平传播实验2种方法,评估硅藻土对臭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当硅藻土使用剂量为0.5 g/m~2时,臭虫24 h的死亡率达到100%;在0.5~3 g/m~2剂量范围内,浓度越高,臭虫死亡速度越快。将3 g/m~2硅藻土处理后的沾粉死虫和活虫按1∶1比例接触后,活虫24 h内全部死亡;按1∶3比例接触后,活虫48 h内全部死亡。用0.5 g/m~2硅藻土处理后的沾粉死虫和活虫接触时,未观察到活虫死亡现象。结论 硅藻土对臭虫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可作为一种新型且环保的灭虫方法。

    2025年04期 v.36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粪便样本检测的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分析

    董晨章;顾亦斌;顾淑君;

    目的 了解基于粪便样本检测的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为综合防治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随机抽取常熟市某乡镇50~<70岁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采集粪便样本,使用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23SrRNA基因和gyr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进行阳性判定和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检测。结果 有效调查1 489人,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361例,阳性率为2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消化道癌家族史(OR=1.61,95%CI:1.01~2.57,P<0.05)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361例阳性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57.06%、左氧氟沙星为53.74%,2药均敏感率为24.65%;单耐药率克拉霉素为21.61%,左氧氟沙星为18.28%,双重耐药率35.46%;不同性别间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敏感率和双重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70、9.24、5.30,P值均<0.05)。结论 常熟市某乡镇居民基于粪便样本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但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问题突出。

    2025年04期 v.36 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苏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基础能力调查分析

    王宇;秦思;乔昕;倪云龙;

    目的 了解江苏省13个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食品安全基础能力现况,为提高江苏省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3个设区市CDC 2021年的人力资源、财政投入、仪器设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3个设区市CDC从事食品安全工作总人数419人,专职人员占34.37%,博/硕学历占48.28%、高级职称占38.19%。苏南、苏中、苏北专职人员比例分别为49.63%、30.00%、25.00%,博/硕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61.48%、43.33%、40.85%,高级职称人员占比分别为47.41%、34.17%、3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19~21.34,P值均<0.05)。全省总食品安全财政投入共计1 714.8万元,市均131.9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比76.52%。2021年各市生产总值与市级财政投入呈正相关(r=0.59,P<0.05),与每百万人口专职人员数呈正相关(r=0.69,P<0.05)。全省食品安全相关设备总值32 184.23万元,其中5万~50万元设备332台,50万元以上设备226台。结论 各级疾控中心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促进苏北、苏南、苏中地区均衡发展。

    2025年04期 v.36 515-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任务背景下寿光市乙肝综合防治体系构建

    李慧;李冰;王颖馨;吕静静;王晓琼;郑月花;

    为探索基层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模式,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系统阐述该地区在山东省“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三年行动”试点任务中构建乙肝综合防治体系的经验与挑战。总结了试点县乙肝防治工作基础、县域防治组织架构搭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政策宣传与人群动员、医疗机构就诊者普筛、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等方面的关键举措,探讨了在医防融合联动、基层防治能力及公众对乙肝认知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和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健康教育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实现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目标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 518-519+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疾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王鑫;陈琳;左引萍;施晶晶;王冠熙;徐婷婷;王建;徐玉慧;

    目的 评价对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开展靶向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宣教模式接受度。方法 筛选扬州市劳务输出归国人员信息,建立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本项研究的随访组和失访组,开展多层次宣教,并于2周、6个月追踪随访。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对疟疾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防治措施的认同程度,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并在干预后调查宣教模式的接受度。结果 干预前疟疾防治知识和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5.58分和17.57分,干预后平均得分为6.92分和21.67分,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Z_(知识)=-5.996,P<0.01;t_(态度)=-15.619,P<0.001);控制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变量因素后,干预对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_(知识)=5.191,P<0.01;t_(态度)=12.148,P<0.01)。调查对象对宣教模式接受度>99%。结论 该宣教模式可有效提升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防治措施认同度。

    2025年04期 v.36 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喀什地区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调查

    李海;余哲晓;穆尼热克孜·买买提依明;李明浩;陈秋月;刘远;余超;

    目的 分析喀什地区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现状,为该地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喀什地区某县13家医疗卫生机构及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处置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或制度、应急培训(演练)计划;84.62%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均在2022年之后成立);仅疾控机构单独设置应急管理科室、开展化学中毒处置相关培训。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85%制定了应急值班值守制度,38.46%制定了保密制度,92.31%开展了应急演练、食物中毒处置相关培训,23.08%开展了职业中毒处置相关培训。除疾控机构,其他12家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发热诊室,58.33%设置了肠道诊室;38.46%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县疾控中心配置公共卫生人员10人,占32.26%(10/31),其他12家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置0~3人。年龄、工作年限、职称、专业、单位性质、参加应急演练次数和参加培训次数,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该县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低、应急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

    2025年04期 v.36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科技前沿

  • 免疫衰老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陈丽;金来润;李靖欣;

    <正>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的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提升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焦点之一。免疫衰老是指成年人的免疫系统随年龄增加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免疫保护功能下降~([1])。免疫衰老不仅增加老年人对传染病的感染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还可损害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疫苗保护率~([2-4])。Chen等~([5])在《Vaccines》杂志系统综述了免疫衰老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指出衰老的核心机制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出现各组织器官功能下降、表观遗传改变、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幼稚细胞与记忆细胞比例失衡等,导致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双重减弱,影响免疫监视、抗原识别及免疫记忆的建立,从而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该综述详细描述了衰老对疫苗应答影响的临床证据,发现新冠、流感、肺炎和带状疱疹等疫苗在老年人中的免疫应答水平普遍低于年轻人~([6])。

    2025年04期 v.36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苏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正>《江苏预防医学》杂志(ISSN1006-9070 CN32-1446/R)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双月刊,单月出版。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荣获2013-2014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质量奖,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Ⅲ类项目,2016—2021年入选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Ⅱ类项目。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一梯队期刊建设项目立项。

    2025年04期 v.36 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2025年第3期优秀论文名单

    <正>为鼓励更多的优秀论文刊发《江苏预防医学》,编辑部从2015年1月起,每期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由审稿专家评出本刊2025年第3期优秀论文5篇,每篇奖励800元,名单如下:徐书伟,杨一洲,徐毓,等: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自适应光学眼底图像的增强与量化;洪捷,黄昊頔,许可,等:江苏省82株emm12型A族链球菌表型特征及全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陈海,钱云,刘佳,等:2015—2021年江苏省交通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04期 v.36 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