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远方;司佳;王诗丹;郭建业;季心语;
目的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探究不同病原体感染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免疫细胞组成及特征差异,并筛选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方法 整合GEO数据库中健康对照(n=4)、细菌感染(n=4)、细菌感染合并ARDS(n=3)、病毒感染(n=3)及病毒感染合并ARDS(n=3)患者的外周血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Seurat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Harmony消除批次效应,结合UMAP降维和无监督聚类进行细胞分群,并通过差异基因分析、通路富集及ROC曲线筛选潜在标志物。结果 共鉴定出12种外周血细胞亚群,发现细菌感染合并ARDS和病毒感染合并ARDS患者均表现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比例下降,但在其他免疫细胞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相关ARDS表现为非经典单核细胞比例增加,干扰素刺激基因继发性、阶段性上调,同时伴有巨核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病毒相关ARDS则表现为非经典单核细胞比例下降、干扰素刺激基因呈持续性激活,以及巨核细胞产板功能亢进。ROC分析显示,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3在鉴别细菌相关ARDS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04),而转录因子KLF2在识别病毒相关ARDS中表现出良好诊断效能(AUC=0.778)。结论 细菌性与病毒性ARDS的免疫应答模式存在显著差异,IFITM3和KLF2有望作为病原体特异性ARDS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为精准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5期 v.36 53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鸿云;钱磊;李爽;宜诗焙;王永斌;高然朋;
目的 了解中国急性肝炎的疾病负担趋势,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标化发病率(ASIR)、标化患病率(ASPR)、标化死亡率(ASMR)及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率(ASDR)的年均百分比变化(AAPC),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解疾病负担的驱动因素。结果 1992—2021年,中国报告的急性肝炎年病例数从646.22万例降至398.08万例,标化发病率从5 308.75/10万降至3 301.09/10万,年均下降1.68%(95%CI:-1.72%~-1.64%);标化死亡率从2.82/10万降至0.16/10万,年均降幅10.09%(95%CI:-10.91%~-9.27%)。男性急性肝炎疾病负担高于女性,老年人群死亡率高峰出现在65~<69岁。APC分析显示,队列效应中早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结论 中国急性肝炎负担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和老年人群仍需重点关注。需加强疫苗接种、高危人群筛查及老年患者管理,以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
2025年05期 v.36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剑;宜诗焙;李言言;王永斌;
目的 分析1992—2021年中国癫痫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趋势,探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癫痫负担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2021数据库,分析中国癫痫的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情况,采用Joinpoint 4.9.0软件进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的趋势分析,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癫痫疾病负担的效应。结果 1992—2021年,中国癫痫标化发病率24.72/10万~28.19/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0.493%,t=6.707,P<0.001),而标化死亡率(AAPC=-2.764%,t=-24.676,P<0.001)和标化DALY率(AAPC=-2.005%,t=-20.758,P<0.001)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效应结果显示,癫痫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时期效应结果显示,癫痫发病风险先上升后下降(节点为1997—2001年),死亡风险和DALY风险呈持续下降趋势。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人,癫痫的死亡风险和DALY风险越低。结论 中国癫痫疾病负担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的影响,较小年龄组疾病风险较高,越早出生的人风险越高。
2025年05期 v.36 545-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庄素素;张婷;孙思萌;黄巧宇;洪忻;杨华凤;包磊;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卒中相关医疗支出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并预测未来经济负担,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脑健康支出数据库中的中国脑卒中相关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脑卒中患病率和医疗支出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0—2030年的医疗支出负担。结果 2000—2019年,中国脑卒中年患病数从1 354.34万升至2 426.93万(AAPC=3.13%,t=151.42,P<0.01),患病率与标化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2.49%(t=195.84,P<0.01)和0.40%(t=23.84,P<0.01)。脑卒中相关医疗总支出年均增长10.21%(t=73.78,P<0.01),2017—2019年间增速最快(APC=13.43%,t=16.45,P<0.01)。在各类医疗服务支出中,住院费用支出最多,居家护理支出增长最快(AAPC=12.09%,t=43.33,P<0.01)。男性在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AAPC=0.47%,t=43.87,P<0.01)和总支出(AAPC=10.58%,t=70.30,P<0.01)方面的增速均高于女性(标化患病率:AAPC=0.23%,t=19.83,P<0.01;总支出:AAPC=9.77%,t=49.13,P<0.01)。预测显示,2030年中国脑卒中总支出和人均支出将分别达到279 015.98百万美元和185.89美元,住院支出占比达91.17%。结论 中国脑卒中疾病与经济负担持续增长,住院支出占主导而居家护理需求迅速上升。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并加强全周期卒中管理。
2025年05期 v.36 550-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军;栾立敏;刘素萍;霍迪飞;陆银银;汪慧;王小丽;
目的 了解≥65岁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自然新发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收集2022年、2023年、2024年均在镇江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体检资料,以基线(2022年)无脂肪肝人群到2024年间NAFLD自然新发者为新发NAFLD组,未发生NAFLD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各项指标与新发NAFLD间的关联性。结果 纳入1 457人,2年后380人新发生NAFLD,累积发病率为26.08%,发病密度为67.60/1 000人年,总体标化发病率为11.88%。男性标化发病率为12.34%,女性为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腰围(OR=1.31)、BMI(OR=1.33)、甘油三酯(OR=1.16)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2)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镇江市某社区≥65岁社区老年人NAFLD发病比例较高,肥胖(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脂代谢紊乱是重要影响因素,应强化体重及代谢指标管理以降低发病风险。
2025年05期 v.36 56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彭洁丽;李俊;刘之亦;刘芳;何岱昆;王文静;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不同肥胖类型与常见慢性病及多病共存关系,为制定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2024年3—11月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数据完整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5种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 956名≥60岁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型肥胖检出率为16.96%,腰围(WC)型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37.15%,腰围/臀围比(WHR)型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59.91%;高血压患病率为62.75%,糖尿病为23.57%,血脂异常为30.78%,高尿酸血症为20.02%,非酒精性脂肪肝为38.56%。5种慢性病1种未患的占15.20%,患1种的占30.54%,患2种的占27.93%,患3种的占17.34%,患4种的占7.68%,患5种的占1.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型肥胖人群患1~5种慢性病的风险是非BMI型肥胖人群的1.841~5.000倍,WC型中心性肥胖人群患1~5种慢性病风险是非WC型中心性肥胖人群的1.479~5.158倍,WHR型中心性肥胖患2~5种慢性病的风险是非WHR型中心性肥胖人群的1.317~1.736倍(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肥胖现状不容乐观,不同类型肥胖与5种常见慢性病发病及多病共存风险均有一定关联,应积极开展老年人肥胖防治工作。
2025年05期 v.36 565-568+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周全;胡文斌;陆吕霖;周杰;仝岚;秦威;金亦徐;
目的 分析昆山市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结直肠癌的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昆山市2006—2021年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影响结直肠癌发病/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与队列效应。结果 2021年昆山市结直肠癌发病率为42.53/10万,死亡率为14.34/10万,DALY率为264.84/10万。2006—2021年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2.32%,t=5.57,P<0.01),标化死亡率(AAPC=-2.12%,t=-0.62,P=0.54)、标化DALY率(AAPC=-0.28%,t=-0.09,P=0.93)无趋势性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发病风险主要受到年龄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的影响,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1961—1965年出生队列组为参照组,1926—1945年各出生队列组的发病风险更低(RR值均<1,P值均<0.05),1966—1980年各出生队列组发病风险更高(RR值均>1,P值均<0.05),其中1976—1980年队列组(RR=1.56,95%CI:1.08~2.25)最高;死亡风险主要受到时期效应的影响,2006—2010年和2016—2020年的死亡风险分别是2011—2015年的1.46和1.49倍。结论 昆山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死亡率和DALY率虽然无趋势性变化但疾病负担仍然较大,需重点关注老年男性人群结直肠癌的防控,继续实施一级预防策略。
2025年05期 v.36 569-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中慧;张娟;时梦醒;翟爽;吴海宏;张培;
目的 了解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共存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9月,依托江苏省学生常见病和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计算7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和共存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行为共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儿童青少年3 152名,平均存在(2.43±1.11)种肥胖相关危险行为,呈现共存现象,轻度、中度、重度共存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3.15%、35.69%、4.70%。不同地区(χ~2=10.77)、性别(χ~2=16.33)、学段(χ~2_(趋势)=401.07)、家庭类型(χ~2=10.94)、父亲文化程度(χ~2_(趋势)=104.41)、母亲文化程度(χ~2_(趋势)=151.01)的儿童青少年肥胖危险行为共存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高中学生发生重度共存的风险分别是小学的2.844、23.531倍;母亲文化程度为中学或中专、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发生重度共存的风险分别是大专及以上的2.235、5.246倍。结论 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较高,危险行为呈现共存现象,学段和母亲文化程度与危险行为共存风险呈正向关联。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及共存状况。
2025年05期 v.36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宏毅;仲立新;韩磊;李晔;杨翔;顾振扬;刘立;
目的 建立1种动态反应池ICP-MS直接测定全血、尿液中砷和硒含量的方法。方法 优化氧气流量、RPq等参数;绘制标准曲线,考察准确度、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并与碰撞模式进行对比。结果 全血、尿液以0.01%曲拉通+0.4%硝酸溶液稀释20倍后直接上机测定。经优化,选取抑制参数(RPq)设为0.7,反应池通入1.1 mL/min氧气,在内标溶液中添加2%甲醇(V/V)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检测;血中砷、硒以~(130)碲(Te)为内标,尿中砷、硒以~(105)氧化钇(YO)为内标。氧气反应模式下,砷标准曲线在0~120μg/L、硒标准曲线在0~3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碰撞模式下,砷标准曲线在0~120μg/L、硒标准曲线在0~3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均>0.999)。氧气反应模式下,血、尿中砷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60、0.061μg/L,定量限均为0.20μg/L;硒元素检出限均为0.259μg/L,定量限均为0.86μg/L。碰撞模式下,血、尿中砷元素检出限均为0.319μg/L,定量限均为1.06μg/L;硒元素检出限均为1.786μg/L,定量限均为5.95μg/L。碰撞模式下血和尿中砷、硒元素检出限分别为氧气反应模式下的5.3、6.9倍。氧气反应模式下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81%~3.18%、1.27%~4.34%,均优于碰撞模式(分别为3.89%~6.26%、3.98%~6.67%)。氧气反应模式下6个标准物质测定值更稳定,且大部分更接近靶值。结论 建立了1种动态反应池ICP-MS直接测定全血和尿液中砷、硒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高,可用于人群全血、尿液中砷和硒含量的日常批量测定。
2025年05期 v.36 579-582+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和佳鸳;徐虹;曹杰;孙琳;邹月庭;吴亮;宋寅生;
目的 优化快速测定小鼠血清中3种短链脂肪酸(SCFA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探讨菊粉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血清中SCFAs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36只6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和菊粉组(INU),每组12只。DM组和INU组通过给予60%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诱导为T2DM模型;NC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第8周末,INU组每日给予菊粉500 mg/kg灌胃至第12周末,采用眼球摘取法取血,运用优化的UPLC-MS/MS方法快速测定。血清样品经甲醇提取、3-硝基苯肼(3-NPH)衍生化后,经UPLC-MS/MS测定3种主要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并绘制工作曲线,内标法定量。计算3种化合物的检出限、定量限和回收率。结果 乙酸、丙酸、丁酸分别在200~16 000、20~1 600、20~1 6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0.998);检出限分别为60、6、6 ng/mL,定量限分别为200、20、20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8%,回收率为95.6%~105%,基质效应为94.4%~110%。与NC组比较,DM组和INU组中SCFAs含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DM组比较,INU组中SCFA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适用于小鼠血清中3种SCFAs的测定;实验条件下,菊粉可增加小鼠肠道菌群的有益代谢产物SCFAs的生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36 583-586+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岳攀;章映红;刘华良;
目的 优化二乙酰一肟-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游泳池水中尿素的方法,解决常规方法的吸光度偏低、标准曲线线性差、显色不稳定等问题。方法 在不改变原方法取样量及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优化反应容器、试剂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并探讨氯化铁对反应体系的作用及稳定性影响。结果 采用25 mL刻度螺口试管替代棕色具塞试管,增大显色剂中二乙酰一肟和安替比林浓度至20 mg/mL,添加0.2 mg/mL氯化铁,优化酸试剂(体积比1∶1∶1的硫酸磷酸水),90℃水浴下反应40 min,该方法在0~35μg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标准曲线吸光度在2 h前后变化的相对偏差<2%,计算检出限为0.05 mg/L,平均回收率在99%~101%,相对偏差均<2%。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适应日常检测的需求。
2025年05期 v.36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远山;乔健健;张涛;彭婷;高珊;吴亦琴;
目的 利用监督学习算法,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检测得到的沙门菌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沙门菌血清分型。方法 对医院获得的沙门菌样本进行培养,使用MALDI-TOF MS检测,结果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析相对阈值、选择的特征数量和模型性能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阈值;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特征选择,对训练集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K近邻等4种监督学习算法,利用超参数调优进行模型构建和评估,计算4种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F1评分,以F1评分作为模型效果判断指标。对特征峰进行归纳,对不同血清型之间的差异峰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构建的模型用于测试集测试,采用F1评分最高的算法评估该机器学习模型对新分离的沙门菌毒株进行血清分析,计算测试集精确率、召回率、F1评分;绘制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PRC的平均精确度(AP)。结果 预处理后数据经方差过滤法分析,选择相对阈值为50%,将特征数量从45 707减少到4 870,模型性能较高;优化参数后测试模型,F1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VM(93.73%)、RF(92.82%)、LR(91.62%)、KNN(84.65%)。使用基于训练集构建的SVM模型表现良好,测试集精确率为93.75%、召回率为91.67%,F1评分为91.43%;4种血清型的AUC和AP值均为0.81~1.00。结论 MALDI-TOF MS结合监督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地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为公共卫生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持1种有效工具。
2025年05期 v.36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璐;黄岚;钱慧敏;洪捷;孔筱筱;朱立国;李靖欣;鲍倡俊;谈忠鸣;
目的 综合比较两个不同品牌全自动药敏检测系统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方法 江苏省31家县级网络实验室使用现有2个(A、B)全自动药敏检测系统对国家中心实验室下发的2株沙门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中心实验室提供的MIC值为参考,计算A、B品牌药敏系统耐药检测结果的一致率,通过计算基本一致性(essential agreement, EA)、分类一致性(category agreement, CA)、非常重大误差(very major error, VME)、重大误差(major error, ME)和小误差(mirror error, mE),评估2个药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有12家实验室使用A品牌检测系统,19家使用B品牌检测系统。A、B品牌药敏检测系统总体一致性分别为86.90%、8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05)。准确性显示A品牌对环丙沙星(EA=CA=75.00%)和氨苄西林/舒巴坦(CA=79.17%)的药敏结果存在偏差,B药敏检测系统对阿奇霉素(EA=60.53%)存在偏差。结论 2个品牌的全自动药敏检测系统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且总体一致性较高,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基本要求。
2025年05期 v.36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弋添;王玉婷;刘畅;张洁;
目的 探讨空气污染物暴露与自闭症风险的关联性,明确其在自闭症病因学中的作用,为制定分级干预策略和精准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前瞻性队列数据,纳入502 132名基线参与者,并根据疾病状态分为自闭症组与对照组,采用多变量调整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空气污染暴露与自闭症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 纳入的502 132名基线人群中,自闭症患者223例(0.45%)。单污染物暴露模型分析显示,所有目标空气污染物浓度与自闭症发病风险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种族等协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发现对自闭症的风险OR值(95%CI):NO_2为1.029(1.013~1.045),NO_x为1.012(1.005~1.018),PM_(10)为1.084(1.010~1.160),PM_(2.5)为1.193(1.056~1.34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敏感性分析验证该关联有稳健性,进一步发现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性别、收入水平亚组中均显示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NO_2、NO_x、PM_(10)、PM_(2.5)空气污染暴露,均与自闭症风险呈正相关,PM_(10)、PM_(2.5)的影响更为突出。
2025年05期 v.36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萍;徐文华;李姝含;
目的 分析盐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烟干预措施制定及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盐城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面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识别影响因素的标准化重要性。结果 有效调查学生1 735人,尝试吸烟率为15.00%,现在吸烟率为3.75%。认为烟草烟雾对环境有害(OR=0.14,95%CI:0.03~0.75)、被父母发现吸烟后会有惩戒后果(OR=0.15,95%CI:0.04~0.56)是在校学生吸烟的保护因素;未来12个月不确定(OR=7.05,95%CI:1.67~29.86)或会使用卷烟/电子烟(OR=42.99,95%CI:15.72~117.54)、在校内见过老师吸烟(OR=13.88,95%CI:2.90~66.48)、未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OR=5.90,95%CI:1.73~20.14)是在校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RBFNN模型预测吸烟影响因素的标准化重要性依次为未来12个月会使用卷烟/电子烟(100%)、曾未经医生指导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29.85%)、被父母发现吸烟有惩戒后果(24.85%)、烟草烟雾对环境有害(18.19%)、在校内见过老师吸烟(8.31%)。结论 盐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率较高,吸烟行为受到未来烟草使用态度、烟草烟雾危害认知、家庭教育、学校管理、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性干预。
2025年05期 v.36 605-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冰;何焕颖;雷婷;唐雅君;林芮;万忠晓;邵林欣;陈小芳;
目的 分析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为从膳食角度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3年抽取苏州工业园区7 33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中不良饮食行为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有效调查7 250人,中小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36.47%,男生(41.29%)高于女生(31.45%)(χ~2=75.80,P<0.05);抑郁症状报告率为15.97%,女生(17.26%)高于男生(14.74%)(χ~2=8.57,P<0.05)。过去7天存在不良饮食行为(OR=1.41,95%CI=1.22~1.63)、每天喝1次及以上含糖饮料(OR=1.61,95%CI=1.23~2.09)、每天吃新鲜水果少于1次(OR=1.23,95%CI=1.05~1.45)、每天吃蔬菜少于1次(OR=1.35,95%CI=1.08~1.70)的中小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增加(P值均<0.05),并且当不良饮食行为数量≥3,中小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增加1倍多(OR=2.76,95%CI=1.88~4.40),不良饮食行为数量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β=1.04,95%CI=0.78~1.30,P<0.05)。结论 不良饮食行为数量较多、摄入较多的含糖饮料、摄入较少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中小学生更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应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保护策略。
2025年05期 v.36 609-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红艳;赵晓军;顾昕;尤华;伍淼;徐晓轩;耿玲;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锻炼和充足睡眠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间的平行中介效应。方法 抽选常州市农村地区15~69岁常住人口,采用调查问卷面对面收集一般情况,健康保护行为量表调查睡眠和体力活动情况,简版健康素养量表(short-form health literacy survey questionnaire, HLS-SF9)调查健康素养指数(health literacy index, HL指数),WHO-5量表(5-ite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ll-Being Index, WHO-5)调查心理健康状况,采用PROCESS 4.2程序模型4分析睡眠和锻炼频次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间的平行中介效应,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变量进行验证。结果 纳入605名研究对象,HLS-SF9量表测定HL指数为(35.77±7.4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锻炼频次和充足睡眠频次人群H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49~65.68,P值均<0.05);WHO-5量表测定的心理健康得分为(17.14±5.4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锻炼频次和充足睡眠频次人群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14~34.35,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L指数与中等强度锻炼频次(r=0.13)、充足睡眠频次(r=0.17)、心理健康得分(r=0.22)均呈弱正相关(P值均<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L指数对心理健康得分的总效应值为0.71,直接效应值为0.47;中等强度锻炼频次与充足睡眠频次在健康素养与心理健康间起到平行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7、0.17,总中介效应占效应总量的33.62%。结论 提高充足睡眠与中等强度锻炼频次,关注健康素养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问题。
2025年05期 v.36 614-617+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代为;刘熠华;陈旭鹏;柳艳;王湘苏;甄世祺;
目的 了解职业人群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3月,在淮安、南京、扬州、镇江等地招募15家用人单位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纳入1 04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情况、工作场所特征、个人健康信念、体育锻炼行为等信息。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框架中各个要素,结合既往研究自行设计个人健康信念问卷;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中的运动锻炼维度判定体育锻炼行为,并分为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3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体育锻炼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受调查的1 043名员工,以低体育锻炼水平为主(占69.5%),中、高体育锻炼水平分别占20.2%、10.3%。多因素logistic结果发现,控制性别、年龄、职位因素后,自我效能(OR=1.18,95%CI:1.14~1.23)和自我调节变量(OR=1.07,95%CI:1.02~1.16)均与中高体育锻炼水平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 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变量与职业人群运动行为间有正向促进关系,需持续关注职业人群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的问题。
2025年05期 v.36 618-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胜男;李金坤;陈莉;徐征东;秦绪成;姚志扬;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环境温度对居民特定死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2018—2023年全年的死因、气象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对气温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温度段进行归因分析。结果 2018—2023年,连云港市非意外总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6.97万、7.62万、1.85万,3种死亡数与气温的关系均呈倒“J”型,最低死亡风险温度(MMT)分别为20.5℃、20℃和24℃。单日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极端低温对3种死亡的影响均在滞后第4~5 d达最大值,RR值(95%CI)分别为1.055(1.037~1.073)、1.055(1.032~1.078)、1.057(1.003~1.113)。极端高温在滞后第0~1 d达最大值,RR值(95%CI)分别为1.099(1.037~1.164)、1.087(1.003~1.178)、1.090(1.025~1.159)。累积滞后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极端低温对3种死亡健康效应均在滞后21 d达到最大值,滞后累积RR(cumRR)值(95%CI)分别为2.288(1.885~2.778)、2.556(1.993~3.278)、2.529(1.471~4.348);极端高温分别在滞后3 d、7 d、3 d达到最大值,cumRR值(95%CI)分别为1.168(1.083~1.261)、1.301(1.142~1.481)、1.312(1.121~1.534)。分层分析发现,极度低温和高温对不同性别、年龄组3种死亡的健康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归因分析发现,低温温度段对3种死亡的归因分数(AF)最大,AF(95%CI)分别为16.33(10.96~21.37)、18.86(12.34~24.41)、26.54(5.39~40.50)。结论 非适宜温度均可增加连云港市居民死亡风险,极端低温相较极端高温对死亡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且持续时间较长,低温温度段对死亡的贡献率大。
2025年05期 v.36 6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恩慧;陈雨佳;魏叶;陈立凌;
目的 分析南通市近年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8—2023年南通市戊肝发病资料,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趋势。结果 2008—2023年,南通市戊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9/10万,2008—202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β_1=-0.42,P<0.05),2020—2023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β_2=1.36,P<0.05);男性发病率(9.45/10万)高于女性(4.16/10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4.35%,P<0.05),各年龄组年报告发病率表现为0~<25岁呈现快速上升趋势(APC=14.56%,P<0.05),25~<50岁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08%,P<0.05),50~<65岁呈高位稳定状态(APC=0.66%,P>0.05),65~<85岁呈现下降趋势(APC=-4.29%,P<0.05);每年的戊肝发病率随周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0.52%,P<0.05),表现为0~11周呈快速上升趋势(APC=3.53%,P<0.05),11~28周呈快速下降趋势(APC=-5.35%,P<0.05),28~53周又呈缓慢上升趋势(APC=1.28%,P<0.05),发病高峰在11周。结论 2008—2023年南通市戊肝年报告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冬春季为发病高峰,50~65岁的男性、农民为高发人群;未来应加强重点人群的科普宣教及防控措施。
2025年05期 v.36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海龙;孙翔;赵晶晶;于德才;蔡蓉;
目的 了解淮安市儿童青少年水痘突破病例流行特征和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保护效果。方法 将江苏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在册管理的淮安市2010—2019年出生儿童,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该市2020—2022年报告<18岁儿童青少年水痘病例信息进行匹配,分析2020—2022年淮安市<18岁儿童青少年水痘突破病例流行特征,回顾性评估VarV保护效果。结果 2020—2022年,淮安市共报告<18岁儿童青少年水痘病例11 617例,其中突破性水痘病例2 674例(占同龄病例的23.02%),其中接种1剂VarV的2 643例(占98.84%),接种2剂的31例(占1.16%)。水痘突破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分别占41.92%、27.63%;男性占56.39%,女性占43.61%;5~10岁组占42.33%,其他依次为11~<18岁组(占37.73%)、1~5岁组(占19.93%);小学生占57.74%,中学生占22.06%,幼托儿童占17.65%,散居儿童占2.54%。水痘突破病例VarV接种至发病时间间隔与首剂接种时年龄呈负相关(r=-0.27,t=-14.89,P<0.01)。2020—2022年期间,2010—2019年出生儿童1剂次VarV接种突破率为834.85/10万,总体保护率为55.55%;2剂次突破率为135.67/10万,总体保护率为92.78%,随着时间推移,1剂次和2剂次的保护效果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趋势性检验Z=2.87、2.73,P值均<0.01)。结论 2020—2022年淮安市儿童青少年水痘突破病例以接种1剂次VarV为主,接种2剂次VarV保护效果较好,建议未完成2剂次VarV的儿童青少年应尽早补种。
2025年05期 v.36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娴;褚晓婷;施海娟;严一鸣;张欣;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COP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实施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和胸部正位X线检查。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危险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584人,经复杂加权调整后,≥40岁居民COPD患病率为9.86%(标化率为9.69%),男性为13.80%(标化率为7.76%),女性为3.10%(标化率为1.94%),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64,95%CI:1.54~5.62)、14岁以前肺炎或支气管炎史(OR=5.72,95%CI:3.56~8.99)、14岁以前经常咳嗽史(OR=3.46,95%CI:1.40~6.54)、结核病史(OR=7.89,95%CI:1.52~10.85)、二手烟暴露(OR=2.23,95%CI:1.18~4.21)、每天吸烟(OR=2.65,95%CI:1.11~6.33)、粉尘接触史(OR=2.88,95%CI:1.17~4.10)、有害气体接触史(OR=2.19,95%CI:1.04~4.59)与COPD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静安区居民COPD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仍需加强COPD防治宣传和高危人群筛查,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COPD的发病率。
2025年05期 v.36 635-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晓阳;张翼;徐亚斌;史建含;陈阳;黄心怡;杨开玺;
目的 了解泰州市HIV/AIDS患者心理状况和服药依从性现况。方法 纳入泰州市各定点医院2022—2024年有入院记录且现住址为泰州市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行为学信息、艾滋病知晓情况及社会支持、抑郁、焦虑和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患者230例,男性占87.0%,平均年龄(45.97±12.67)岁。社会支持满意度为57.8%;抑郁检出率为50.9%,其中轻/中度占81.2%,重/极重度占18.8%;焦虑检出率为43.0%,其中轻/中度占83.8%,重/极重度占16.2%;服药依从性良好占9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月收入<1 000元、社会支持不满意相比,月收入≥1 000元(OR=0.09~0.20)、社会支持满意(OR=0.10)是服药依从性良好的保护因素,抑郁(轻/中度:OR=9.77;重/极重度:OR=40.09)、焦虑(轻/中度:OR=6.82;重/极重度:OR=67.64)是HIV/AIDS服药依从性良好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满意度,减少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可以提高HIV/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2025年05期 v.36 639-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波;
目的 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病毒治疗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2024年8月驻马店市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收治的HIV感染者人口学资料与临床信息,进行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风险因素。结果 纳入HIV感染者154例,检出有10年心血管疾病低危风险106例,占68.83%;中高危风险48例,占31.17%,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抗病毒治疗时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D~+_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为HIV感染抗病毒治疗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HIV抗病毒治疗患者中存在较高的10年中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应重点加强高风险人群HIV管理工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5年05期 v.36 64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琦;周莹;胡海洋;张之;徐晓琴;杨丹丹;卢静;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22—2023年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为区域防控策略优化与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13个性病区域监测点医院2022—2023年临床分离的淋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大观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检出率,评估耐药情况。结果 2022—2023年江苏省共监测淋球菌临床分离株263株,2022年127株,2023年136株。PPNG和TRNG检出率,2022年分别为67.72%、51.97%,2023年分别为80.88%、69.85%,2种耐药表型检出率2023年均高于2022年(PPNG:χ~2=5.32,P=0.02;TRNG:χ~2=8.11,P<0.01)。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其中环丙沙星100%耐药,青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85%;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大观霉素耐药率较低,其中大观霉素100%敏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耐药率均<30%。91.63%的菌株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同时耐药,6.46%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四环素同时耐药,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三重和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四重耐药各占5.32%。结论 江苏省淋球菌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建议加强淋球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推广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为淋球菌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与防控提供支撑。
2025年05期 v.36 64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彪;冉红;张田;
目的 分析酉阳县近15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特征,为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23年酉阳县AHC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23年酉阳县共报告AHC病例561例,年均发病率为6.52/10万,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其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26.60,P<0.05)。高发季节为8—10月(占57.93%)。病例主要集中在乡镇(占98.75%)。男性年均发病率(7.12/10万)高于女性(5.87/10万),10~<20岁组病例数和发病率均较高(162例,10.51/10万),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72.80,P值均<0.05)。发现延误81例,发现延误率为14.52%。不同职业人群发现延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P<0.05),以职业为家务及待业、教师、医务人员、干部职员发现延误率较高(均≥25%)。报告1起聚集性事件,报告病例64例,该事件持续11 d,发现延误率为14.06%。结论 酉阳县2010年后AHC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季节为8—10月;低年龄组易发,且家务及待业、教师等人群发现延误率较高。应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就医的行为,并重点关注学校、幼托机构等聚集场所疫情防控。
2025年05期 v.36 64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太彬;江凤杰;王琳;程春荣;孟庆玉;胡晓;
目的 了解郑州市首起GⅠ型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样本进行病毒性腹泻病原的PCR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ORF1和ORF2连接区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4例,罹患率24.56%。采集7份临床诊断病例样本、8份重点人群样本,分别检出4、2份GⅠ型诺如病毒;环境涂抹样本检出GⅠ型诺如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5份GⅠ型诺如病毒样本测序成功,经过序列比对均为GⅠ.3[P3]型,RdRp区与2019年韩国株(MZ0220225.1)同源性为99.12%,VP1区与2018年澳大利亚株(PP733385.1)同源性为(98.97%)。结论 疫情为感染GⅠ.3[P3]型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毒株的RdRp区和VP1区核苷酸序列均有变异发生。
2025年05期 v.36 650-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遵桃;禹若萱;赵宏诚;陈晓芸;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某小学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校园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索2024年11月9日—12月17日期间该小学手足口病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搜索病例42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4.41%(42/953),男女比为1.33∶1,涉及2个年级4个班级,首发病例所在的一年级罹患率(33/161)高于四年级(9/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P<0.01)。临床症状典型,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斑丘疹、疱疹,检测病原体为肠道病毒CVA16型。1∶2匹配病例对照分析显示,确诊病例座位半径1米内(OR=3.18,95%CI:1.43~7.04)、参加课后服务(OR=2.56,95%CI:1.1~5.94)会增加发病风险,饭前洗手(OR=0.39,95%CI:0.18~0.83)减少发病风险。结论 该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由CVA16型引起。未及时发现病例并落实隔离和消毒,参加课后服务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2025年05期 v.36 653-65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明富;杨剑;李明月;许德民;孙红占;范玉玺;杜婷;朱芳;王峰;吴德;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企业工人职业健康素养(OHL)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市行业规模具有主导性、代表性的6门类重点行业,覆盖粉尘、噪音、化学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突出的行业类别和职业群体,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于2023年8—9月开展调查,评判目标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3 128人,具备基本OHL有1 721人,OHL总体水平为57.71%,法律知识、保护基本知识、保护基本技能、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的素养水平分别为61.13%、81.39%、37.59%、71.3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均收入水平、工龄、用人单位性质、企业规模、行业类别产业工人的OH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工龄、用人单位性质和企业规模均是影响劳动者OHL总体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克拉玛依市第二产业工人OHL总体水平较高。需将低学历、低工龄、低收入职业工人及中小微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从多个层面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提升OHL水平。
2025年05期 v.36 65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