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宝雯;
目的了解继父的出现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英国千禧年队列研究信息资料,以5岁时由单亲母亲抚养的儿童作为基线,将两年后(7岁时)家中有了继父的儿童作为暴露组,依然只有单亲母亲者为对照组,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儿童SDQ得分差异。结果继父的出现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无相关性,但扣除家庭收入因素后,其结果显示,有继父的男孩会比单亲母亲抚养的男孩有更高的SDQ得分,即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父的出现与女孩的心理健康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继父的出现本身可能对男孩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但该影响会被由继父所带来的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所抵消。
2013年01期 v.2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帅;迟莹;张黎;温恬;曾晓燕;焦永军;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2013年01期 v.2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朱叶飞;顾玲;张雪峰;鲍倡俊;汤奋扬;朱凤才;周明浩;
目的了解江苏省1999-2005年分离的霍乱弧菌表型特征和毒力基因表达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程度。方法应用药物敏感试验分析霍乱弧菌的耐药谱,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相关基因(ctx-A、zot、ace、tcp-A)的分布情况。结果 136株霍乱弧菌中,对1~8种抗生素耐受的菌株,分别为3、1、12、9、36、73、1、1株。PCR结果显示,携带1~4种毒力相关基因的菌株,分别为4、11、15、102株,4种毒力相关基因均不携带的菌株有4株。结论临床来源比环境来源的菌株耐药性严重得多,提示人群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毒力基因表达谱可以和耐药谱分析相互补充和印证,在追踪传染源、调查和控制暴发疫情以及提示霍乱弧菌的进化路线、预测流行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01期 v.2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吴建兵;钱志荣;吴梅;王惠芳;
目的建立一种用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水中苯系物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法,当顶空瓶中苯系物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时,取顶部气体进样,经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当标准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 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54%~2.09%,样品加标回收率98.5%~103.0%。结论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水中苯系物,速度快,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不需二硫化碳萃取,是测定水中苯系物较为理想的方法。
2013年01期 v.2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红;陆伟;竺丽梅;印伟;顾欣荣;薛浩;陆峰;朱立国;
目的通过肺结核患者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验证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与患者实际服药的一致性。方法在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点地区,随机连续纳入新登记的初治结核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强化期患者74例,继续期患者64例。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隔日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并使用电子药盒进行治疗管理。在不提前通知患者情况下,医务人员上门收集患者尿液,并用三氯甲烷检测尿液中利福平类药物残留,确定患者的服药状况。通过对比患者同一天的电子药盒记录和尿液中结核病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观察两种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在纳入的138例患者中,对108例患者尿液进行了检测,检测率为78.26%(108/138)。患者24h内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反映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108/108)。同时,电子药盒在不同性别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处于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与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高度一致,可以作为协助监测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的新工具加以推广应用。
2013年01期 v.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谢华萍;耿进妹;陈纯;张颖;蒋力云;狄飚;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特征。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对2011年采集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检测肠道病毒、CoxA 16和EV71。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1 837份,肠道病毒阳性1 172份,阳性率63.80%。其中,男性阳性率为66.70%(715/1 072),女性为58.74%(457/765);CoxA 16型阳性412份,占35.67%,EV71型357份,占30.46%,CoxA 16和EV71混合感染11份,占0.94%,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386份,占32.9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月及9—11月。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集中于0~5岁儿童,占阳性标本的96.84%(1 135/1 172)。结论 CoxA 16型和EV71型为2011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感染亦常见,0~5岁儿童是感染的主要人群。
2013年01期 v.24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谢新妹;谭绍安;唐翠英;
目的了解2011年连州市0~15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为开展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1年连州市0~15岁儿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 487例,发病率为1 143.19/10万。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数居前6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梅毒。结论连州市0~15岁儿童传染病主要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梅毒对儿童的危害日益加重,以上将是今后防治重点。
2013年01期 v.2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陆祥彬;赵瑾;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源性疾病患者病原菌感染及分布变化情况。方法对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依据国标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 24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检出变形杆菌34例,沙门菌10例,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埃希氏O157:H7各4例。结论泰州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变形杆菌和沙门菌。应加强主动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013年01期 v.2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5 ] - 张春道;营亮;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1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79起,报告病例225例;发病高峰为4-7月,5岁以下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较多,城区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聚集性疫情主要由当地疾控机构主动搜索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发现后报告。结论应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积极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托幼机构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敏感性,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2013年01期 v.2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婧婧;周连;丁震;
目的了解2011年南京市江宁区儿童血铅水平。方法对南京市1 238名江宁区9~12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调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结果南京市江宁区儿童血铅均值为(27.46±26.24)μg/L,铅中毒率为1.9%;血铅水平男童为28.95μg/L,女童为25.7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3);各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P=0.583)。2011年调查的南京市江宁区9-12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低于2010年调查的主城区。结论南京郊区儿童受铅污染的几率低于主城区。
2013年01期 v.2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力;
目的对便携式色谱-表面声波检测技术与国家标准采样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便携式色谱-表面声波检测仪(GC-SAW检测仪)设定一定的色谱、声波检测器工作条件,并将识别出的主要化合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采样、实验室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结果不同采样点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种类、浓度各异,普遍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允许浓度之下,最高检出毒物环己烷浓度为1.7mg/m3,主要存在烷烃类物质、氯代烃类、苯系物、酚类化合物等。现场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国标检测结果符合程度较高。结论利用便携式GC-SAW检测技术可较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化合物的浓度,并与国标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
2013年01期 v.2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萍;羊海涛;徐晓琴;陈国红;邱涛;刘晓燕;张之;傅更锋;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11年期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68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其中男女比例为2.57∶1,40岁以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64.8%,死亡病例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占85.1%;治疗未满6个月的死亡病例为96例,占57.1%。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的病例95例,占56.5%,早期死亡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死亡原因多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早期治疗能降低艾滋病死亡率。
2013年01期 v.2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温萌;刘相佟;黄水平;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关注度。方法对303例徐州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康复期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患者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得分分别为(9.45±2.08)分、(22.27±4.24)分、(7.29±2.45)分、(39.72±7.09)分,均偏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户籍、婚姻状况、治疗时间、是否做康复治疗及是否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是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户籍、婚姻状况及治疗时间是影响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患者发病前有吸烟史及睡眠不好对社会支持也有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消极的生活态度是可能的原因。
2013年01期 v.2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陈平;明恒泰;刘爱民;沙文彪;顾晓平;陈娟;赵金扣;武鸣;覃玉;杨婕;张作风;
目的探讨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区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高发区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肺癌病例622例和健康对照2 509例,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近50个可能的肺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家族史、结核病史、老慢支病史、吸烟、被动吸烟、饮酒等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饮绿茶、性格开朗则是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结核病史、吸烟、被动吸烟等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应的调整OR值分别1.927(1.115~2.927)、3.415(2.703~4.316)、1.278(1.060~1.540);而饮绿茶、性格开朗则是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相应的调整OR值分别为0.526(0.410~0.674)、0.362(0.261~0.501)。结论吸烟、被动吸烟、结核病史是大丰市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饮绿茶、性格开朗是保护因素。
2013年01期 v.2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张晴;王洪举;格桑旺姆;红英;果洛;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2006-2011年麻风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麻风病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累计报告麻风病例32例,平均发病率为3.08/10万;所辖7个县均有病例报告,以25~44岁青壮年农牧民为主;同村及有接触史传染占59.38%,病例发现平均延迟期为17个月。结论西藏林芝地区目前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距消灭麻风目标差距较大,仍需加强各项麻风病防控工作。
2013年01期 v.2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奎;林其胜;刘须邦;
目的了解泗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与制订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4-2011年该县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泗阳县HIV/AIDS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5.83%。MSM占全部病例的41.67%,男女性别比为3∶1;女性患者以外来婚嫁媳妇为主。20~49岁人群占89.58%,农民占31.25%。结论泗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外来婚嫁媳妇和男性同性恋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3年01期 v.2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振霞;朱一胜;顾朝阳;
目的评价常州市钟楼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为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08—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收到的所有钟楼区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钟楼区共收到416条预警信息,覆盖了12个病种。预警信息中前5位的分别为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总预警信息的91.83%;预警信息出现高峰在4-7月,占总预警信息的48.08%;其中1起疑似事件,阳性率为0.24%。结论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起到重要作用,灵敏度很高但特异度偏低,需进一步完善。
2013年01期 v.2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田燕;吴荣凤;肖敏;
目的了解扬中市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1年,每年抽取城乡各两所幼儿园进行儿童蛲虫感染调查,虫卵或成虫检查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0.23%,其中男童为0.25%,女童0.21%。2006—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0.16%、0.15%、0.21%、0.15%、0.17%、0.48%。结论扬中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低于全国12岁儿童,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2013年01期 v.24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贵红;
目的探索提高肺结核病人转诊率、转诊到位率以及追踪率、追踪到位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考核机制,开展转诊与追踪调查。结果 2008—2011年陆良县肺结核病人转诊率分别为52.5%、54.9%、60.0%、62.0%,转诊到位率分别为29.1%、33.6%、23.1%、30.6%;追踪率分别为95.1%、96.6%、97.2%、97.3%,追踪到位率分别为90.3%、94.4%、94.7%、93.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8.0%、92.8%、93.2%、92.7%。结论加强综合医院与疾控中心之间的合作以及建立长效的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考核机制,可有效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从而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
2013年01期 v.2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红;陆峰;
目的评价结核病管理子项目电子药盒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电子药盒项目地区选择17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项目组和对照组,调查患者治疗管理的依从性。结果疗程结束时,项目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4.3%和84.4%患者规律服药,97.2%和85.9%患者按时复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子药盒管理的结核病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该技术可加以推广。
2013年01期 v.2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治国;郑国庆;张玉军;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标准PPD试验,对PPD强阳性反应的儿童和≥15岁人群进行胸部X线透视,胸透异常者拍摄胸部X线片,同时收集痰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感染率为61.4%,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565.3/10万,涂阳患病率224.2/10万。结论密切接触者感染与罹患结核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与涂阳病人排菌量的大小呈正相关。
2013年01期 v.2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勇;高君;
目的用圆形分布分析2001—2011年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按月汇总乙脑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探讨江苏省2001—2011年乙脑季节分布特征。结果江苏省乙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r=0.95,P<0.01)。结论江苏省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以夏秋季为主,符合该病流行的季节分布特征。
2013年01期 v.2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