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燕华;邵洁;施超;周伟杰;诸芸;祖荣强;喻荣彬;
目的:建立以病原学检测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的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系统,为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测探索一种更灵敏的疾病监测模式。方法: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系统的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哨点,开展常年腹泻样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相关监测数据每周在线录入网络平台,并自动统计结果。结果:2010年7月~2011年6月无锡市腹泻样病例发生高峰为第33周,高发季节为7~8月份,监测结果可提前4周对相应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预警,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无锡市腹泻病感染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6.75%),病毒以轮状病毒(33.33%)和诺如病毒(7.95%)为主。结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需要在改善卫生管理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疾病监测模式,建立有效、合理的信息化症状监测系统。
2011年05期 v.22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丁强;朱凤才;李亮;李大罕;刘燕敏;
目的:了解赣榆县儿童肠道病毒71型(HEV71)抗体水平及自然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儿童手足口病传播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8月采集赣榆县2个乡镇400名1~15岁儿童、20名新生儿与其母血清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血清的HEV71中和抗体。结果:420名儿童中HEV71中和抗体阳性178人,阳性率为42.4%。阳性率与年龄有关,5月龄的儿童阳性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先下降后上升,H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水平为1∶15.05,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几何抗体平均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儿童、高低发乡镇间儿童、新生儿与母亲间抗体阳性率、几何抗体平均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赣榆县<3岁儿童是目前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儿童在4~5月龄时是接种EV71疫苗的最佳时机。
2011年05期 v.2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锋;谢礼丽;张颂;胡建丽;付建光;王胜骄;吴斌;祁贤;汤奋扬;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苏州地区宫颈疾病谱中分布特点。方法:运用DNA杂交技术对2005例宫颈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病患者HPV感染率为58.2%,复合感染率21.6%。HPV感染率,慢性宫颈炎患者为19.3%,CNⅠ患者为56.8%,CNⅡ患者为82.2%,CNⅢ患者为90.5%,宫颈癌患者为100%。21种HPV亚型全部检出,其中HPV16、52、58、33和18型最为常见的,分别占26.5%、25.0%、16.4%、12.3%和11.1%。结论:苏州地区宫颈疾病中HPV16型是最常见高危亚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感染的HPV亚型差异可能反映疾病的转归,提示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宫颈疾病患者HPV高危亚型特别是HPV16的携带情况。
2011年05期 v.2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聪;张惠力;张建陶;
目的:分析近6年常州市农民工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个案信息进行分析,采用中位数描述发病时间到诊断时间间隔的平均水平。结果:2005年~2010年常州市农民工传染病总发病率及发病数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但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民工平均发病年龄在33岁,男女性别比为2.79∶1,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农民工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以及梅毒的宣传及防治力度。
2011年05期 v.2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广源;吴家林;孙纳;尤凤兴;季亚勇;凌霞;肖勇;王苗苗;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2006年~2010年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方法:取哨点医院送检的疑似流感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血清鉴定为乙型流感病毒,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血凝素基因HA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用Bioedit和MEGA version 4.0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2006年Victoria系毒株为主要优势流行株,2007~2010年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同时流行。2010年Victoria系在第163位、174位、203位、269位氨基酸分别转换为Y-C、G-E、Y-G、P-L;2010年Yamagata系在第84位、133位、182位、357位、363位、369位有氨基酸的转换,分别位于G-D、T-D、G-E、L-P、N-Y、K-P。结论:2010年无锡地区人群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基因位点有一定的替换,抗原已发生漂移,但不会引起大的流行。
2011年05期 v.2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朱正平;洪镭;苏晶晶;李建平;
目的:了解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2006年~2010年网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2006年~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4起。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冬、春季节呈现两个高峰。82.43%的事件发生在学校。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2.9d,平均持续时间29d。结论: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2011年05期 v.2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惠力;林琴;张建陶;陈聪;徐辉;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年~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每3~4年常州市会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高峰,最近3年发病数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9~10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病例以青少年和青壮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和农民为主;所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模型预测2011年发病数在10例以内,发病高峰出现在9月前后。结论:夏秋季节,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居民的个人防护意识,一旦发病,病人应居家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2011年05期 v.2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移钱华;李娜;张志将;李丽芳;
目的:了解甲型HlNl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泰州市2009年~2010年38例甲型H1N1流感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38例病例均有发热症状,其中中、高热病例占86.8%,伴有咽痛占42.1%、咳嗽占76.3%;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病例占81.6%、激素治疗的病例占28.9%。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感样临床特征比较明显,大部分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痊愈。
2011年05期 v.22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翔翔;高玉朋;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490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分离流感病毒49株,阳性分离率为10.00%;经分型鉴定,新甲H1N1亚型14株(占28.57%),A型H3亚型22株(占44.90%),B型Yamagata亚型13株(占26.53%)。结论:流感病毒分离率不高,今后应重视标本的采集质量、分离的及时性及标本的保存条件,提高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
2011年05期 v.22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长沙;郑卫民;
目的:分析宿迁市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宿迁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 309例,发病率为60.05/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分布广泛,4~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发病较多,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0~5岁,占94.86%,男性多于女性。病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4.14%,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占22.07%,其他肠道病毒占33.79%。结论:宿迁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11年05期 v.2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成菊;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淮安市淮阴区手足口病发病率88.21/10万,其中城镇128.31/10万,农村73.40/10万,男性108.05/10万,女性66.10/10万;散童发病较多,占85.70%;1~岁组较多,占29.74%;发病高峰在3~6月份;EV71型病毒占30.30%,Cox A16型病毒占15.15%。结论:淮阴区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以散童和托幼机构为主。
2011年05期 v.22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狄静;王国强;宋木芸;邓凌霄;
目的:探讨溧阳市手足口病防控对策。方法:结合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溧阳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从概况和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溧阳市手足口病发病及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工作存在形势严峻、监管难点多、工作难度大等问题。结论:应从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措施落实,加强人才、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防控能力。
2011年05期 v.22 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睢毅;林兴亚;李建;经海荣;
目的:了解徐州市铜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铜山区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55.84/10万,以轻型为主;发病有季节性,3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94.67%,男性多于女性;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检测70份病例标本,EV 71型病毒占67.14%。结论:应针对手足口病流行特点,重点加强对散童及幼托机构儿童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011年05期 v.2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邵洁;董美华;施超;周建刚;卫文学;高东林;
目的:了解无锡市农村畜产品交易市场职业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其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无锡市各大畜产品交易市场及奶牛场内的199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防治知识知晓总知晓率为27.4%,不同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对知晓率有影响(P值均<0.01));有不戴乳胶手套习惯的占81.91%,工作后有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行为的占26.13%,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占62.81%,工作中无使用口罩习惯的占87.94%。结论:无锡市农村畜产品交易市场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干预。
2011年05期 v.2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林玉娣;缪小兰;肖勇;董美华;钱燕华;傅景春;
<正>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lococcosis)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主要传播途径为人接触病(死)猪,致病菌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人类普遍对猪链球菌易感,引起人重症链球菌感染的
2011年05期 v.22 29-3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秦安文;仇家军;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年~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均<0.05),APC分别为-61.90%、-61.86%和-57.22%。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011年05期 v.22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艳;张子兵;
目的:分析戊肝流行情况与趋势,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沭阳县2008年~2010年戊肝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沭阳县2008年~2010年共报告戊肝病例1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22.07%;年龄分布以40~69岁为多,占发病人数73.14%;男女性别比为5.48∶1;职业构成以农民居多,占79.43%。结论:沭阳县戊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戊肝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2011年05期 v.22 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荣;
目的:分析江苏省近年来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指导肝炎防治工作。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年~2010年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以未分型肝炎报告数占肝炎总发病数之构成比为指标,分析未分型肝炎报告的"三间分布"、发病趋势以及高发地区。结果:6年间江苏省共有29 496例未分型肝炎报告,年均占肝炎总数的17.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未见明显的季节高峰;报告数居前3位是南通、无锡、盐城3市;未定型肝炎发病率居全省前5位的市(区、县)较固定且强度较大,其报告数占同年全省报告数8.3%~15.9%;未分型肝炎在肝炎总发病中所占比例女性>男性;较低与较高年龄组人群未分型所占比例较高;报告数较高的职业人群为儿童、保育人员、渔(船)民、农民等。结论:未分型肝炎报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应与特异性诊断技术进步与普及有关。对未分型肝炎须深入调查,剔除可明确病原的病例,探索未知的病原。
2011年05期 v.2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季洪斌;
<正>2011年7月7日21时10分,接启东市中医院电话报告,某机电公司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有20多人正在接受治疗。接报后市卫生局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样本采集工作。经调查分析认为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2011年05期 v.22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翔;张卫红;朱甬倩;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与管理,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方法:将电子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生工作台中,当医生诊断法定传染病时系统主动弹出传染病报告界面,如不填写或者填写不符合要求无法通过,并赋予该系统统计功能。结果: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报告与管理传染病,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漏报的发生,提高了报告质量,方便疫情统计分析,减轻了临床医生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随着国内医院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利用其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将逐渐普及。
2011年05期 v.2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艾静;李媛;吴莹;刘文东;梁祁;
<正>为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零缺报原因及影响因素,发现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高网络直报率,对2009年江苏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零缺报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05期 v.22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莉;
目的:建立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溧阳市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麻疹防治及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0年~2010年的麻疹年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模型,并对2011年麻疹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应用GM(1,1)模型建立麻疹发病率预测模型,并进行残差修正。根据修正模型预测溧阳市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4.213/10万。结论:溧阳市2011年麻疹发病率将比2010年升高,麻疹防控工作仍需重视。
2011年05期 v.2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以良;彭芳;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为摸清近年来该病流行特点,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对泗洪县2006年~2010
2011年05期 v.22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荣斌;谢列席;倪慧明;
目的:了解盐城市近十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0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10年流脑发病51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在0.01/10~0.22/10万,病死率为5.88%;以南部地区县、市发病较中、北部为多;病例主要集中在1~4月,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以小学生为多。结论:加强流脑疫情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关注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消除免疫空白。同时应根据流脑的监测结果及时接种新型的流脑疫苗。
2011年05期 v.2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士银;王兵;张高芹;陈玲;
目的:分析涟水县60年来麻疹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本县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年~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0年来,涟水县麻疹疫情分4个阶段、有14次流行高峰,流行高峰间隔时间3~6a,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为1952年,发病率达1 753.40/10万,发病率最低为1989年和2004年为0。结论:为控制和消除本县麻疹发病,需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加强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强化免疫,以消除免疫空白。
2011年05期 v.2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晨;孙立梅;崔利伟;黄辉;吴凌霄;张丽杰;马会来;
目的:对一起群发性腹泻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控制疫情蔓延和防止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方法:描述疫情三间分布,检索病原体,调查分析流行因素,病例配对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2009年5月1~20日3家单位共报告病例89例,罹患率6.7%。病例集中于2家工程承建单位(88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0岁和>40岁的年龄组发病较多,差异显著(χ2=29.43,P<0.01)。75份各类标本中检出志贺菌9份,检出率12.0%。2家工程承建单位食堂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未经消毒处理施工用水,其水源为武江河水,水样检出志贺菌。病例配对调查表明食用凉拌菜、使用施工用水饭前清洗餐具是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本次为一起水源性的菌痢暴发疫情,未经过消毒的施工用水被污染是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水源管理,供应充足、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是防止类似疫情发生的关键措施。
2011年05期 v.2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龙华;王泽明;李秀红;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酵母)应用于母婴阻断的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用不同剂量的HepB对不同带毒状态孕妇所产婴儿,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观察接种后反应。结果:观察506名婴儿,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率为6.85%,无严重的副反应发生。接种10μg和5μg组AEFI发生率分别为7.52%、6.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双阳孕妇组新生儿接种10μg与5μg组AEFI发生率分别为18.33%、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5)。AEFI以轻、中度发热为主,轻度占58.19%,中度占34.69%。发热人群中,79.59%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其中71.42%在24h内消退。结论:新生儿接种重组HepB10μg和5μg均有很好的安全性。
2011年05期 v.2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卞如新;刘爱民;
<正>2009年春季全省范围内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3月23日本市发生了1例接种后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的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11年05期 v.2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许俊杰;丁文兴;樊玉琴;张惠力;
目的:了解新桥镇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新桥镇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新桥镇共报告129例手足口病例,报告发病率344.91/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春季(发病104例,占80.62%)和1~3岁儿童(发病78例,占60.47%);发病部位以手部(99.22%)、口部(93.80%)和足部(83.72%)为主。结论:应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和基层卫生人员的早期诊断能力。
2011年05期 v.22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郭珍;
目的:了解东海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9例,发病率28.61/10万;病例呈散在分布,3~7月为发病高峰,占74.16%,主要集中在0~3岁婴幼儿,占92.40%;检测47例病人血清、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EV 71病毒阳性28例,CoxA 16病毒阳性14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例。结论:东海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较严重,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做好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011年05期 v.2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子兵;耿荣;
目的:了解沭阳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沭阳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共报告AEFI490例,发生率49.84/10万。其中一般反应459例,占93.67%,异常反应31例,占6.33%;22种类型生物制品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无细胞百白破AEFI发生率最高,发生率123.24/10万;38个乡镇均有上报,24h上报率、48h调查率均为100.00%。结论: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沭阳县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目前使用的疫苗安全可靠;为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应做好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2011年05期 v.2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诚;
<正>为了解海门市狂犬病流行现状,探索狂犬病的防治策略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对海门市2008年~2010年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05期 v.2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