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防医学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专题论著

  • 江苏省2006年~2008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报告

    李雷;还锡萍;徐金水;徐晓琴;羊海涛;

    目的:监测江苏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就诊者(STD)、暗娼(FSW)、吸毒者(DUS)及男男性接触者(MSM)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6 044例DUS中有1 524例共用注射器吸毒,共针率为25.22%。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为28.00%。其中较高的为FSW人群,每次使用率为86.56%;最低的为STD人群,每次使用率为7.56%。每次使用率在不同高危人群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1 522.06,P<0.01)。HIV抗体阳性率0.34%;其中最高的为MSM人群,最低的为FSW人群,各高危人群间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χ2=687.27,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5.73%,其中最高的为MSM人群,最低的为FSW人群,各高危人群间亦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χ2=177.74,P<0.01)。DUS和MSM人群做了丙肝抗体检测,MSM中未检出,而DUS者中阳性率高达41.78%,非常显著地高于MSM人群(χ2=172.73,P<0.01)。结论:江苏省MSM人群HIV感染率最高,且该人群无保护肛交行为十分普遍,提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应是重点。本省对FSW人群进行了长期、有效的行为干预,使该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艾滋病的流行呈平缓上升趋势,但诸多传播因素仍然存在,必须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

    2010年02期 v.2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扬州市广陵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与主要危险行为研究

    王志军;孙丽;马小剑;

    目的:了解广陵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与主要危险行为。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通过志愿者招募和网络招募,对符合要求的愿意接受调查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750例对象,平均年龄33.47岁;婚姻状况以已婚/同居占52.80%;以外地户籍流入本地者为多,占62.07%;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4.2%;主要通过浴室和互联网途径寻找男性性伴,占64.53%;平均首次性行为年龄为21.56±5.40岁、首次男性性行为年龄为26.50±8.87岁;有50.55%的调查对象自述半年内与男性肛交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有31.64%的调查对象自述最近一次与男性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最近半年与女性有性接触者占53.96%,其中仅有20.94%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仅有29.66%;抗-HIV阳性率为9.3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2.80%;其中梅毒抗体阳性者的HIV感染率高于阴性者(2χ=19.39,P<0.005);年龄>30岁、近半年男性性伴≥2个者,HIV感染率高于年龄≤30岁、近半年男性性伴≤1个者(2χ=5.61,P<0.05,χ2=3.84,P<0.05)。结论:广陵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及梅毒感染率较高,需进一步在该人群中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同时要积极发挥同伴宣传教育的作用,让MSM把健康作为自身重要需求之一,自觉改变自己的高危行为。

    2010年02期 v.21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南京市2008年MSM人群HIV危险因素分析

    刘晓燕;闫红静;唐卫明;张敏;汪娜;王琛琛;丁建平;徐晓琴;羊海涛;还锡萍;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HI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对南京市430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RDSAT5.6软件对HIV感染率进行点估计并导出权重系数,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非南京户口、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年龄大、无保护性同性性行为、现症梅毒、性病相关症状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未婚、文化程度高、第一个性伴为男性、有一定艾滋病相关知识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户籍为本省其他地区、职业为商业服务或干部、公司职员、现症梅毒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月收入高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在MSM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干预,重点应降低性病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2010年02期 v.2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海门市居民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陈燕熙;倪倬健;

    目的:从居民疾病死亡率来探讨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海门市人口死因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海门市居民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男性从1989年的1.98/10万、83.44/10万、20.22/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9.74/10万、180.69/10万、44.21/10万;女性从1989年的4.52/10万、107.84/10万、27.89/10万,上升到2008年的22.95/10万、175.29/10万、62.53/10万,糖尿病的上升幅度特别明显,男女分别上升9.97倍、5.08倍。脑血管疾病(男r=0.922,女r=0.933)、心血管疾病(男r=0.902,女r=0.910)的死亡率与糖尿病的死亡率呈显著相关(P<0.001),且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间也有相关性(男r=0.926,女r=0.939,P<0.001)。结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糖尿病的死亡率呈显著相关,临床学与流行病学专家应携手针对三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开展防治工作。

    2010年02期 v.2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磁珠分离涂片和PCR检测痰内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研究

    郑玉群;许卫国;陆伟;焦永军;肖占沛;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分离涂片染色镜检法和免疫磁珠分离-PCR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纯化的兔抗H37Rv血清包被磁珠,对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离,再进行涂片和PCR检测。结果:免疫磁珠分离涂片法比直接涂片法(χ2=40.83,P=0.039)、免疫磁珠分离-PCR法比常规PCR(χ2=23.31,P<0.01)的灵敏度高。结论:免疫磁珠分离涂片法和磁珠分离-PCR法因操作简单、阳性率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0年02期 v.2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居民高血压现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潘晓群;吕淑荣;向全永;武鸣;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14个慢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和KISH表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调查获得15~69岁城乡居民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江苏省15~69岁居民收缩压/舒张压均值为130.5/82.1 mmHg,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3.8%,标化患病率为25.0%;高血压患病率高学历者相对较低,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但不同经济收入人群标化患病率相差不大;城乡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1%、34.1%和9.3%,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城市高于农村,控制率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且持续快速上升是本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防治工作应重点关注低学历者、农村居民和男性,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

    2010年02期 v.2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1 ]

疾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专栏

食品卫生

环境卫生

报道与交流

职业卫生

消毒与杀虫

儿少妇幼卫生

毒理与检验

生命统计

卫生管理与健康促进

卫生监督与执法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