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云;王爱民;陈福顺;刘建华;
目的:调查与分析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门诊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访谈、病历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情况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调查289名患者,并发症排前三位的为白内障、神经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与病程、年龄、饮酒、血压、血脂有关。结论: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适量饮酒以及对年龄大、病程长者加强随访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007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徐军;张颖;包六行;胡启之;石根勇;
目的:研究灵芝口服液的辐射保护功能。方法:以每日2.5、5.0、15.0 ml/kg b.wt./d灵芝口服液灌胃小鼠30 d后,给予一次性全身γ射线照射,观察小鼠辐照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微核数、血清溶血素值的变化。结果:灵芝口服液能增加辐照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强小鼠产生血清溶血素的能力。结论:灵芝口服液对辐射危害具有辅助保护功能。
200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晓群;袁宝君;史祖民;戴月;
目的:评估江苏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称重。结果:江苏城乡居民谷类、畜禽肉类、蛋类、鱼虾类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达到或接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蔬菜、水果、豆类及制品、奶类及制品摄入量偏低;油脂类摄入量偏高。随着居民经济收入增加,谷类、薯类食物摄入量呈下降趋势,蔬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及奶类呈上升趋势。结论:江苏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应广泛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与健康状况。
2007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郁新森;钱雪峰;陆洪斌;林文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原发性肝癌(HCC)高发区江苏省海门市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人群,对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BsAg及其他相关指标,每年随访队列成员的生命状况及死因。以HBsAg作为HBV感染指标,比较HBsAg暴露和阴性组人群的死亡密度。并应用COX风险模型探讨HBV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风险率比(HR)。结果:HBsAg暴露组人群的死亡密度为1482.35/10万人年,是对照组的3.42倍。HCC是研究组的首位死因,占全部死亡的52.28%,与对照组相比RR=15.63,AR=93.60%。男性HR=22.3,95%CI 18.7~26.6,女性HR=37.2,95%CI=19.1~72.5。结论:感染HBV对机体健康有明显影响。
2007年04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国青;陆春城;梁婕;朱雷;
目的:观察超细骨碳除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比较三种吸附材料(竹碳、骨碳、活性碳)的超细颗粒对饮水中氟离子的吸附能力,pH值、聚合氯化铝对除氟效果的影响以及在自来水中的除氟效果。结果:骨碳与其他几种吸附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骨碳和混凝剂联合除氟效果比骨碳单独除氟效果要好,但达不到两者之和,在自来水中的除氟效果比在蒸馏水中要好且时间短。结论:骨碳超细粉有一定的除氟效果,但达到吸附饱和大约需9 0 min,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2007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