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防医学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专题论著

  • 2023年苏州市肺结核发病风险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张晓龙;崔彩岩;傅颖;王禹;刘威威;王斐娴;蒋骏;

    目的 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苏州市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影响因素,为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对2023年苏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评估,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风险与社会、经济及环境因素的关联。结果 苏州市202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空间分布呈显著不均衡性,全局莫兰指数为0.132(Z=4.425,P<0.05);局部莫兰指数聚类图显示,苏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某些边界区域出现高-高聚集,在市中心区域呈现低-低聚集。在多尺度地理加权模型中,所辖97个乡镇/街道的道路密度影响系数为-0.427~-0.39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1~-2.813,P值均<0.01);驱动强度从苏州市域西部开始逐渐减小,南部最低。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系数为-0.559~-0.06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8~-0.456,P值均<0.05);驱动强度从苏州市域中东部开始逐渐降低,北部最低。结论 苏州市边界区域是肺结核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需在城市边界区域优化交通网络,重视绿色空间建设,以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2025年02期 v.36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基于人群横断面调查的卡介苗卡痕数量与结核潜伏感染风险关系的探讨

    卢鹏;丁慧;刘巧;彭红;丁晓艳;潘晶晶;竺丽梅;陆伟;

    目的 评估卡介苗(BCG)卡痕数量与结核潜伏感染相关性。方法 基于2013年中国东部地区人群现况调查数据,整群随机抽取丹阳市2个村为调查点,通过入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并以QFT评估潜伏感染,对BCG接种卡痕数进行计数,评估卡痕数与结核潜伏感染风险的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5 405人,BCG卡痕数为0的3 488人(64.5%),1条的1 470人(27.2%),2条的447人(8.3%),不同性别、年龄、BMI、学历、吸烟、饮酒、TST直径、QFT检测结果的BCG卡痕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29~2 620.49,P值均<0.05)。检出QFT阳性1 104人,阳性率为20.4%,卡痕数0、1、2条的阳性率分别为25.5%、11.4%、12.8%,年龄<40、40~<50、50~<62、≥62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4%、18.4%、26.6%、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4、246.00,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发现,控制年龄、性别、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BCG卡痕数为1的人群发生结核潜伏感染风险是未接种组的76%(OR=0.76,95%CI:0.62~0.94,P<0.05)。结论 接种BCG对结核潜伏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存在年龄差异。建议开展更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评估成人接种BCG对结核病感染的保护效果。

    2025年02期 v.36 140-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2种皮肤试验筛查中老年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潜伏感染效果评价

    陆健;薛浩;龚琳;施卫东;

    目的 评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 EC)皮肤试验在中老年人群中筛查结核潜伏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2家养老机构肺结核疫情中判定的47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检测和TST、EC皮肤试验,以IGR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ST、EC皮肤试验的诊断价值,并对3种筛查方式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纳入的47名密切接触者,男性占83.0%,年龄48~100岁,中位数为66(56,69)岁,筛查阳性率IGRA为34.04%,EC为31.91%,TST为8.51%,TST阳性率低于IGRA(χ~2=9.15,P<0.01),EC阳性率与IG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以IGRA检测为金标准,EC灵敏度为93.75%(95%CI:67.71%~99.67%),特异度为100.00%(95%CI:86.27%~100.00%),一致率为97.87%、Kappa值为0.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TST灵敏度为25.00%(95%CI:8.33%~52.59%),特异度为100.00%(95%CI:86.27%~100.00%),一致率为74.47%,Kappa值为0.305,ROC曲线下面积为0.592。EC、TST、EC+TST联合、IGRA试验每检出1例结核潜伏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194、376、295、943元。结论 在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的场所进行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筛查,EC皮肤试验筛查效果和成本效益均优于TST皮肤试验。

    2025年02期 v.36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4—2024年江苏省肺结核复发趋势分析及预测

    于全骥;虞浩;丁慧;刘巧;竺丽梅;陈诚;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肺结核复发特征,预测复发趋势。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肺结核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江苏省2014—2024年登记复发肺结核病例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肺结核复发趋势,构建肺结核复发趋势的自回归移动平均乘积季节(ARIMA)模型,预测至2030年江苏省肺结核复发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4年共登记肺结核271 549例,其中复发22 617例,复发比例为8.33%,年均递增率为4.75%。肺结核复发患者平均年龄从2014年的(58.19±16.67)岁增长至2024年的(61.26±16.54)岁;男性复发比例为9.30%,年均递增率为5.09%;女性复发比例为5.81%,年均递增率为3.37%。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4—2024年江苏省肺结核复发患者数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0.58,t=-0.71,P=0.50);肺结核复发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7.14,t=6.22,P<0.01)。每年的3月是复发肺结核发病登记的高峰期。肺结核复发患者数及比例ARIMA最适模型分别为ARIMA(1,0,0)(2,1,0)_(12)、ARIMA(1,0,1)(2,1,0)_(12),预测结果显示,2025—2030年江苏省肺结核复发患者数基本维持不变,而肺结核复发比例将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 2014—2024年江苏省复发肺结核占比逐年上升,且患者有老龄化趋势,需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遏制肺结核患者复发比例的上升势头。

    2025年02期 v.36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2005—2023年江苏省≥65岁老年人群结核病发病趋势Joinpoint回归分析

    姚寒砺;刘巧;陈诚;丁慧;于全骥;竺丽梅;

    目的 探讨江苏省≥65岁老年人群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趋势。方法 收集江苏省2005—2023年结核病报告发病患者信息,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群(≥65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23年,江苏省共登记报告结核病656 709例,其中,≥65岁189 7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0.16/10万,占28.89%。与<60岁结核病患者相比,≥65岁患者中男性(OR=1.663,95%CI:1.642~1.684)、汉族(OR=5.871,95%CI:4.966~6.939)、农民(OR=2.891,95%CI:2.855~2.927)、有合并症(OR=2.208,95%CI:2.143~2.274)占比较高,流动人口(OR=0.040,95%CI:0.035~0.045)、初治患者(OR=0.581,95%CI:0.572~0.591)占比较低(P值均<0.05)。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05—2023年老年人群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APCC=-7.497%,95%CI:-8.922%~-6.048%),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老年患者在全人群病例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APCC=1.576%,95%CI:0.889%~2.268%),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2015年、2019年;病原学阳性患者报告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6.550%(95%CI:-9.845%~-3.134%),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2013年;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报告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7.051%(95%CI:-9.170%~-4.883%)与10.253%(95%CI:-12.192%~-8.271%),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结论 江苏省≥65岁老年人群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例占全人群病例比例呈上升趋势,建议加强老年人群中的病例主动发现。

    2025年02期 v.36 152-155+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014—2023年淮安市≥60岁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影响因素

    缪巧玉;刘家松;丁守华;

    目的 分析≥60岁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为制定患者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3年淮安市≥60岁结核患者相关信息,描述病例特征和治疗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不良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3年登记肺结核患者17 532例,≥60岁7 882例,占全人群病例44.96%,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28.98,P<0.05)。老年肺结核患者年均登记率为86.36/10万,由2014年的131.08/10万降至2023年的60.23/10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699.30,P<0.05),年均递减率为8.28%。老年肺结核病例以男性(占77.75%)、60~69岁(占53.12%)、初治(占90.51%)为主,职业以农民(占90.13%)为主;病原学阳性率为48.15%,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2.94%,不良结局率为7.0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79岁(OR=1.495,95%CI:1.198~1.866)和≥80岁(OR=2.001,95%CI:1.507~2.657)、复治(OR=2.177,95%CI:1.639~2.893)、病原学阳性(OR=2.737,95%CI:2.169~3.454)、就诊延误(OR=1.332,95%CI:1.067~1.663)、2月末痰涂片阳性(OR=4.163,95%CI:2.933~5.909)、2月末未查痰涂片(OR=44.631,95%CI:33.599~59.286)是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淮安市≥60岁肺结核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占全人群病例比呈上升趋势。需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与随访,提高治疗成功率。

    2025年02期 v.36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2014—2024年江苏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倪晗;于全骥;邵燕;虞浩;陈诚;竺丽梅;刘巧;

    目的 掌握江苏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优化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4—2024年江苏省学生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对学生肺结核时间、地区、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及登记发病率的变化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4—2024年江苏省共登记学生肺结核10 318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6.49/10万,登记发病率从2014年的7.42/10万下降至2024年的4.05/10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407.276,P<0.001),年均递降率为5.88%;存在季节性波动,3—4月(占19.50%)和9—10月(占18.26%)为发病高峰。所辖设区市,登记学生肺结核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南京市(1 268例,占12.29%)、苏州市(1 207例,占11.70%)、徐州市(1 114例,占10.80%);病例数除苏州市(年均递增率2.83%)外,其他设区市均下降,年均递减率为0.78%~8.40%。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之比为1.51∶1,高中生(37.84%)、大学生(35.14%)占比较高;11年间,≤15岁各年龄段学生患者的构成比总体均呈上升趋势,≥16岁各年龄段学生患者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值6.26~190.45,P值均<0.01)。结论 近年江苏省学生结核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5年02期 v.36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常熟地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黄婷;顾艳红;蒋天宏;徐晓燕;

    目的 了解常熟市近年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 872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与ATLI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 872名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145人发生ATLI,发生率为7.75%。抽取未发生ATLI患者236名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肝脏病史及治疗前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是ATLI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OR值分别为1.017、0.557、2.624、1.417、1.053、1.013。结论 衰老、有肝脏病史、治疗前DBil、ALT和ALP在正常范围内升高,均可能会增加ATLI的发生风险。应重点加强该类患者肝功能检测,以早期发现肝损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

    2025年02期 v.36 164-16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论著

  • 慢性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的多重中介效应

    周伟华;冯敏;李晓印;方高;温佳鑫;

    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抑郁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60岁老年人的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ADL、抑郁和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rocess 4.1程序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纳入8 365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3.30±0.78),慢性病患病数量中位数为2(1,4),ADL得分(81.43±6.22),抑郁得分(9.21±6.56)。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数量与ADL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94、-0.129),与抑郁状况得分呈正相关(r=0.258);ADL得分与抑郁状况得分呈负相关(r=-0.385),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144);抑郁状况得分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r=-0.323)`,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数量直接负向影响生活满意度,直接效应值为-0.013(95%CI:-0.021~-0.005);ADL和抑郁状况在慢性病患病数量和生活满意度间存在简单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简单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02(95%CI:-0.003~-0.001)和-0.032(95%CI:-0.035~-0.028),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07(95%CI:-0.008~-0.006)。结论 慢性病患病数量能够通过ADL和抑郁的简单和链式中介作用来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2025年02期 v.36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肌酐和肌酐/体重比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许敏锐;潘英姿;陶源;

    目的 探讨肌酐(Cre)以及肌酐与体重比(Cre/BW)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DATADRYAD公共数据库一项中国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共纳入199 090名基线时未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使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Cre及Cre/BW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re及Cre/BW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参与者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为2.99(2.17~3.95)年,共3 942人在随访期间发生糖尿病,发病密度为6.33/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随着Cre和Cre/BW水平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P值均<0.01)。与Q1组相比,Cre水平在Q2、Q3、Q4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男性分别为0.93(0.84~1.02)、0.81(0.73~0.89)、0.86(0.78~0.96),女性分别为0.77(0.65~0.91)、0.74(0.63~0.88)、0.80(0.68~0.95),Cre/BW在Q2、Q3、Q4组的糖尿病发病风险男性分别为0.68(0.62~0.75)、0.62(0.56~0.69)、0.50(0.44~0.56),女性分别为0.75(0.64~0.88)、0.66(0.56~0.79)、0.59(0.49~0.71)。Cre/BW在预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优于Cre,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Cre和Cre/BW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均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0.05)。结论 Cre和Cre/BW与糖尿病发病呈负相关,Cre/BW对糖尿病的预测能力优于Cre。

    2025年02期 v.36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颈围/身高比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吴琼;楚楚;洪友梅;张润琛;徐红;林玲;

    目的 探讨颈围/身高比值(NHR)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探索MS新的筛查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如皋市35~75岁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获得人群健康资料。将NHR按照四分位数分为4个组,分析NHR分组和MS及其组分患病的关系。绘制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AUC)的最大值探索NHR预测MS发生风险的最佳截点。结果 共调查10 073人,MS患病率25.69%,MS及各组分患病率均随NHR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MS异常组分数量与NHR存在相关性(Kendall′s Tau-b=0.38,P<0.01)。校正多变量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NHR的增加,MS及各组分患病风险增加。无论男性、女性,NHR评估MS患病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0.22。结论 NHR大小与MS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可以推荐用作基层筛查MS的指标。

    2025年02期 v.36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ARIMA模型预测丹阳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行性评估

    陈丽黎;江涛;胡佳慧;

    目的 了解丹阳市胃癌发病及死亡情况,并评估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丹阳市2012—2022年胃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及人口数据,计算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2012—2021年数据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2年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2012—2022年,丹阳市胃癌发病率98.34/10万~115.60/10万,年均发病率104.59/10万,胃癌死亡率69.14/10万~82.88/10万,年均死亡率77.23/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高年龄组均高于低年龄组(χ~2值为78.622~1 915.626,P值均<0.01)。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 (0,0,0)(0,1,1)_(12)和ARIMA (0,1,1)(0,1,1)_(12),用其预测2022年1—12月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21.85%和7.1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3和0.58,预测准确性分别为良好、很好。结论 男性和高年龄人群是胃癌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构建的ARIMA模型可用于预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5年02期 v.36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淮安市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於丽丽;缪丹丹;孙中明;万福萍;

    目的 了解淮安市≥60岁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淮安市3个区(县)16个乡镇(街道)当地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年龄≥60岁常住居民8 01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共病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8 013人中,检出共病患者3 271例,共病率为40.82%。二元共病组合共病率最高为高血压+高血脂(10.96%),三元共病组合共病率最高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3.6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80岁组、超重、肥胖、每天静态活动时间≥5 h者2种慢性病共病风险较高,偏瘦、已婚或同居者2种慢性病共病风险较低;城市居民、年龄70~<80岁组、超重、肥胖、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 h者3种及以上慢性病共病风险较高,已婚或同居、有饮酒史、每天睡眠时间≥6 h者3种及以上慢性病共病风险较低(P值均<0.05)。结论 淮安市慢性病共病率较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是常见的共病模式;应重点关注高龄、超重、肥胖、静态活动时间过多人群,强化有效控制体重意识。

    2025年02期 v.36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2018—2023年南昌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随访研究

    李敏;杨盈华;陈昔梅;黄静;

    目的 了解南昌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随访结果,为当地脑卒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对南昌市青山湖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2022—2023年开展干预后3年随访,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信息、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随访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行为改变等相关数据。结果 共完成随访2 486人,基线调查显示,危险因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45.13%)、血脂异常(44.73%)、脑卒中家族史(20.71%)、缺乏运动(17.18%)、糖尿病(14.12%)、吸烟(13.44%)、肥胖(9.61%)、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17%),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吸烟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缺乏运动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8~683.66,P值均<0.05)。检出脑卒中低危人群1 152例(46.34%),中危人群740例(29.77%),高危人群594例(23.89%),脑卒中风险评级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1)。随访3年后,794人(31.94%)危险评级下降;与基线比较,脑卒中中危人群检出率(34.35%)上升,高危人群(20.23%)检出率下降;糖尿病(11.87%)、血脂异常(34.35%)、缺乏运动(14.44%)、吸烟(11.02%)检出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58~56.00,P值均<0.05)。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实施效果较显著,仍需完善如高血压、肥胖控制方面的管理方案,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

    2025年02期 v.36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程晓庆;康伟俐;吴白群;曹婧婧;申璐;王寅;嵇红;

    目的 构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调查与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暴发调查和个案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结果 20名专家参与2轮函询,回收率100.00%;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和权威系数均值分别为0.81、0.93和0.89。第二轮函询Kendall协调系数介于0.206~0.430。最终建立2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暴发调查的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以及个案调查的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赋权结果显示,“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暴发调查和个案调查中的权重值分别为0.639和0.207、0.695和0.172,权重较高;二级指标中,“及时报告”在暴发调查和个案调查中均位居首位,权重值分别为0.134、0.122。结论 构建的2套指标均突显了数据精准性、信息真实性及“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重要性,可为提升调查报告的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2期 v.36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2009—2023年苏州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的Joinpoint回归趋势研究

    肖佳奇;周洁;李镯沛;王磊;栾琳;俞江涛;刘娜;

    目的 分析苏州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急性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23年苏州市急性乙肝的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全人群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及其95%CI。结果 2009—2023年苏州市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3 3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5/10万,男女比为2.98∶1,49.91%的病例发病年龄在16~<40岁组。全人群、男性、女性及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全人群发病率在2017年开始下降趋势变缓,2009—2017年APC为-15.41%(95%CI:-19.95%~-10.60%,t=-6.75,P<0.01),2017—2023年APC为-10.67%(95%CI:-18.00%~-2.69%,t=-2.94,P=0.02)。结论 2009—2023年苏州市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男性、青中年群体。建议通过强化免疫和成人乙肝疫苗项目,继续巩固疾病防控效果。

    2025年02期 v.36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2009—2024年苏州市戊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王浩;陈立凌;

    目的 分析2009—2024年苏州市戊肝发病流行病学特征,构建SARIMA模型预测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苏州市2009—2024年戊肝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使用Python软件构建SARIMA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性能,对2025年戊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9—2024年苏州市共报告戊肝病例4 1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0/10万。戊肝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3月(494例,占11.97%)为发病高峰,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10月(245例,占5.94%)为发病低谷,平均发病率为0.14/10万;各月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3,P<0.05)。发病率城区(2.72/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8/10万)、男性(2.92/10万)高于女性(2.01/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32、144.08,P值均<0.05)。病例主要集中在55~64岁(占24.38%)、45~54岁(占23.05%),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 683.85,P<0.05)。构建的SARIMA(2,1,1)(0,1,1)_(12)模型预测苏州市2024年戊肝月发病率,实际月发病率均落在预测值的95%CI内,校正R~2为0.735,MAPE为11.44%。应用此模型预测2025年戊肝发病率为2.87/10万,与2024年发病率(3.0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05),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结论 苏州市近年戊肝发病呈现冬春季高峰,应重点关注城区、男性、中老年等高发人群。构建的SARIMA(2,1,1)(0,1,1)_(12)模型可应用于戊肝流行趋势的短期预测。

    2025年02期 v.36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江苏省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项耀;王艳;张锡彦;杨婕;李丽萍;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2023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每个县(市、区)共抽取142 113名4~12年级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遭受校园欺凌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 5 108名中小学生自述在过去30 d内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发生率为3.59%。有时吃和从来不吃早餐、中高强度运动频率≥4天/周、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肥胖、过去30 d被家长打骂、有抑郁情绪、有焦虑情绪和有压力情绪的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发生的风险较高(P值均<0.05),OR值(95%CI)分别为1.25(1.16~1.34)、2.27(2.00~2.57)、1.18(1.10~1.25)、1.16(1.07~1.27)、1.23(1.14~1.32)、2.11(1.98~2.24)、3.20(2.94~3.47)、1.80(1.66~1.96)、1.97(1.83~2.13);女生、中学生、核心家庭的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较低(P值均<0.05),OR值(95%CI)分别为0.49(0.46~0.52)、0.77(0.72~0.83)和0.44(0.40~0.48)、0.73(0.68~0.78)。结论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干预应重点关注男生、小学生、非核心家庭、有时吃和从来不吃早餐、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肥胖、过去30 d被家长打骂、有抑郁情绪、有焦虑情绪和有压力情绪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以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2025年02期 v.36 206-209+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宝应县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李玉娣;苗士祥;孙翔;

    目的 了解宝应县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抗体水平,评估疫苗接种策略效果,为优化免疫规划和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3年宝应县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020—2022年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 2014—2023年共报告水痘5 836例,年均发病率为80.6/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149.0/10万),此后逐年下降(t=5.53,P<0.01)。发病呈冬春季高峰,以0~<10岁儿童为主。2020—2022年人群水痘疫苗覆盖率44.1%,抗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0岁人群阳性率为96.4%(GMC为949.8 mIU/mL);0剂次、1剂次、2剂次VarV免疫史儿童VZ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3%、79.5%和83.3%(χ~2=12.16,P<0.01),GMC分别为318.2(203.5~423.9)、379.5(259.9~498.9)和480.8(354.7~606.8)mIU/mL(H=11.22,P<0.01)。结论 宝应县水痘发病率的下降与疫苗接种策略的实施密切相关,0~<10岁儿童免疫保护水平偏低,2剂次接种策略有免疫学优势,提示需要提高2剂次疫苗覆盖率。

    2025年02期 v.36 210-21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肺结节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分析建立矽肺诊断模型研究

    李威;汪郁涯;周鹏;周琅;韩磊;徐波;

    目的 建立矽肺诊断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矽肺患者和接尘对照组的社会学和肺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定量提取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将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并计算比值比(OR)和95%C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矽肺组138人,接尘对照组99人,2组身体质量指数(BMI)、接尘工龄、饮酒史、淋巴结钙化、肺结节最大长径、结节体积总和、结节个数、平均表面积、熵平均值、分叶征、毛刺征、不规则征、胸膜凹陷征、结节良恶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尘工龄、结节体积总和、淋巴结钙化、结节体积总和可作为矽肺的预测因素。基于临床特征和肺结节影像组学建立2种诊断模型Model A和Model B,结果显示联合模型Model B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其AUC为0.923(95%CI:0.891~0.955),预测矽肺的准确性为84.0%、灵敏度84.8%、特异度82.8%。结论 由肺结节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分析建立的矽肺诊断模型有更好的诊断准确性与诊断效能。

    2025年02期 v.36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某三级甲等医院分离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

    林玉玲;陈清瑞;陈清清;闫小利;宋瑞雅;张建明;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临床分离情况,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intracellulare complex,MAC)的检出率、菌种分布情况以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2023年该医院临床分离的NTM菌株,采用16S rDNA、hsp65、rpoB多靶位点基因对菌株进行PCR测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MAC菌株进行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烷、莫西沙星、利福平及利福布丁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分析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耐药率。结果 该医院4年共分离NTM菌株429株,MAC菌株占64.80%(278株),主要为含胞内分枝杆菌115株、副胞内分枝杆菌79株、鸟分枝杆菌45株,分别占MAC菌株的41.37%、28.42%、16.19%。选取172株MAC菌株进行药敏研究;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95.35%),其次为利奈唑烷(77.33%)、莫西沙星(74.42%),对阿米卡星(12.79%),克拉霉素(2.91%)和利福布丁(2.33%)耐药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 588.00,P<0.01)。耐单一抗生素药12株,占6.98%;耐≥2种抗生素149株,占86.63%,耐药重数2~6重分别占23.84%、51.16%、10.47%、0.58%、0.58%。不同亚种MAC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尔奇胞内分枝杆菌(53.86%)、胞内分枝杆菌(45.95%)、副胞内分枝杆(42.77%)、哥伦比亚分枝杆菌(41.17%)、鸟分枝杆菌(3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P=0.03)。6种抗生素中,以利奈唑烷、阿米卡星、利福平的MIC_(50)、MIC_(90)值最高,均≥8μg/mL;以利福布丁最低(分别为0.25μg/mL、1μg/mL)。结论 该医院近年MAC检出率较高,以胞内分枝杆菌、副胞内分枝杆菌及鸟分枝杆菌为主,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存在差异。

    2025年02期 v.36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短篇论著

  • 南通市海门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及筛查后处理情况

    汤玲;王小平;

    目的 分析南通市海门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及筛查后处理情况,为做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相关数据,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TB)感染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预防性治疗情况。结果 共纳入密切接触者435人,接受MTB感染检测407人,检测率为93.56%,MTB感染率为17.69%(72/407)。接受结核病检查431人(99.08%),EC阳性33人和PPD强阳性4人全部进行规范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1.62%(7/431)、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0.23%(1/431)、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检出率6.73%(29/431)。7例患者MTB感染检测结果均为EC阳性,分别来自7例不同的肺结核患者家庭。对29名LTBI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前治疗评估和宣教动员,符合预防性治疗24人,同意预防性治疗23人(95.83%),预防性治疗完成率91.30%(21/23)。结论 应继续加大对家庭密切接触者MTB感染检测力度,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发生与传播。

    2025年02期 v.36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13—2022年扬州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分析

    许婕;杨政;孙卯卯;赵倩颖;赵志伟;

    目的 掌握扬州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完善、精准的肺结核防控体系和制定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扬州市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22年累计报告肺结核17 190例,年均标化发病率为37.70/10万,历年发病率分别为49.87/10万、49.65/10万、45.88/10万、40.11/10万、40.44/10万、34.83/10万、29.41/10万、33.40/10万、25.20/10万、28.20/10万,呈下降趋势,APC值为-7.37%(t=-9.64,P<0.05);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从2013年的32.63%上升至2022年的54.82%,呈上升趋势,APC值为8.32%(t=6.78,P<0.05)。宝应县、江都区、高邮市年均发病率位列前3,分别为49.82/10万、46.00/10万、39.93/10万。男性发病率每年均高于女性(χ~2值为251.96~624.07,P值均<0.05)。病例年龄集中在≥55岁(占61.07%),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73.22%);5—6月、9月为流行季。结论 扬州市近年结核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健全诊疗体系,强化结核病监测预警,落实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突出农民、男性、中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和学校这一重点场所防控。

    2025年02期 v.36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05—2024年连云港市肺结核流行趋势分析

    马自娟;仲崇桥;贾超丽;谢冰艳;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2005—2024年新报告的肺结核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24年连云港市共报告肺结核35 853例,其中病原学阳性18 290例,占51.03%;年均报告发病率39.06/10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 389.27,P<0.01),年均递减5.06%。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农村(42.65/10万)高于城区(26.61/10万),男性(58.31/10万)高于女性(21.18/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0.20、361.96,P值均<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29岁(22.54%)和55~69岁(28.85%)年龄段;患者以农民为主(74.00%)。结论 连云港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人群分布差异显著,应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防控工作,主动筛查,及早发现、预防性治疗,有效减少发病和传播。

    2025年02期 v.36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2019—2022年徐州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果

    刘晓方;

    目的 分析徐州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患病情况及其治疗结果,为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提取徐州市2019—2022年登记报告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类型、患者来源、治疗结果等信息。结果 2019—2022年徐州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患者2 733例,男性登记报告率(79.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22.00/10万)(χ~2=835.88,P<0.01)。病原学阳性患者67.51%,且年龄越大病原学阳性患者占比越高(Z=5.94,P<0.01);肺结核登记率和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分别为51.27/10万和34.61/10万,均逐年下降(Z值分别为-3.94和-2.20,P值均<0.05)。老年人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9.99%,随着年龄增大治疗成功率逐渐降低(Z=-3.70,P<0.01)。患者主要来源为转诊(49.62%),转诊占比随年龄增大逐渐上升(Z=2.34,P<0.05)。结论 老年人结核病疫情仍需重视,特别是老年男性和病原学阳性患者。徐州市仍需进一步加强病人追踪管理和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工作,有效降低老年人结核病疫情。

    2025年02期 v.36 230-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14—2023年江阴市≥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情况分析

    冒小鸥;汤玲;

    目的 分析江阴市≥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流行特征及转归情况,为制定老年肺结核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23年江阴市≥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进行流行特征及转归分析。结果 累计登记≥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1 324例,平均登记发病率为63.66/10万,占全部肺结核的28.04%;登记发病率从2014年71.51/10万降至2023年的44.63/10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78.23,P<0.01);在全人群肺结核病例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0.24%上升至2023年的33.1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78.34,P<0.01)。老年肺结核患者以男性(占74.09%)、66~75岁(占67.14%)为主;就诊延迟率为44.34%,2014—2018年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8.34,P<0.01),2018—2023年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0.74,P<0.01);≥65岁组患者治愈或完成疗程率(88.75%)低于<65岁组(9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2,P<0.01)。结论 江阴市老年肺结核病人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全人群病例占比呈升高趋势,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主动筛查、规范诊疗和患者随访管理。

    2025年02期 v.36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2022—2024年南京市栖霞区中学新生结核病筛查情况分析

    吴胡;潘丽;

    目的 了解南京市栖霞区中学入学新生结核潜伏感染现状,为学校结核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2024年栖霞区中学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资料,对筛查学生年份、性别、教育阶段、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结核病检出率以及预防性服用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入学新生14 166人,参与筛查人数13 717人,总筛查率96.83%。查出结核潜伏感染学生1 352人,结核潜伏感染率为9.86%,其中强阳性205人,强阳性率1.49%;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率与强阳性率均呈现先显著下降后小幅回升的趋势(χ~2_(趋势)=670.18、54.04,P值均<0.01)。本次筛查发现结核病确诊病例7例,检出率为51.03/10万。不同性别学生结核潜伏感染率(10.05%,9.67%)与强阳性率(1.45%,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初中入学新生相比,高中入学新生结核潜伏感染率较高(χ~2=4.04,P<0.05)。结论 学校是结核病防制的重点场所,应加强高中新生的结核病筛查与健康宣教,早发现早报告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并及早干预,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2025年02期 v.36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针对性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蔡静;李光亮;程庆娟;张惠娟;张艳;张韩;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采用Morisky量表评估服药依从性,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服药高依从性(7~8分)占85.00%,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4)。干预前,2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10~0.57,P值为0.27~0.71)。干预后,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84~10.06,P值均<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1)。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36 238-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17—2024年南京市江宁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

    冯亚琴;李宁;王梦祥;傅旻慧;吴白群;贾昭祺;冯智;经正敏;戴建军;

    目的 对江宁区2017—202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SFTS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4年江宁区SFTS病例信息,描述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发病、诊断、入院、死亡时间间隔特征。结果 2017—2024年江宁区共报告130例SFTS,年均报告发病率0.95/10万,以农民(占56.15%)、≥70岁(占40.00%)为主,发病高峰为每年4—10月(占98.46%);病例报告数居前3的街道为横溪街道(占23.85%)、淳化街道(占16.15%)和禄口街道(占10.77%)。死亡22例,死亡集中在5—8月(占81.82%);病死率为16.92%,以农民(21.92%,16/73)、≥70岁(32.69%,17/52)最高;病死率居前3位街道为淳化街道(28.57%)、东山街道(18.18%)和汤山街道(18.18%)。病例首诊医疗机构主要为乡镇级(占42.31%)。存活病例的发病-首诊时间和首诊-确诊时间间隔分别为[1.00(0.00,3.00)]d和[7.33(4.40,10.69)]d,死亡病例的发病-首诊和首诊-确诊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00(1.00,5.00)]d和[6.65(4.67,7.58)]d,死亡病例发病-首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大于存活病例,两者在发病-首诊时间间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1),在首诊-确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2)。结论 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发病后就诊意识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2025年02期 v.36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13—2023年苏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发病预测

    田歌;杭惠;王军荣;刘慧;张媛媛;路珊珊;陈立凌;

    目的 分析苏州市近年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2013—2023年乙肝发病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预测2024年乙肝月发病数,评估模型预测能力。结果 2013—2023年苏州市共报告乙肝30 49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65/10万,其中慢性乙肝28 221例(占92.55%),急性乙肝1 820例(占1.48%),未分型乙肝452例(占5.97%)。11年间苏州市乙肝总体发病率(χ~2_(趋势)=958.68,P<0.01)、慢性乙肝发病率(χ~2_(趋势)=1345.32,P<0.01)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_(趋势)=341.83,P<0.01)。构建的ARIMA(5,1,0)(0,0,1)_(12)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3.71%,运用该模型预测苏州市2024年乙肝月发病数,除2个月异常外,其他各月偏离度均<16%;实际值基本落入预测值的95%CI内,平均相对误差为8.25%。结论 苏州市乙肝总体以慢性为主;建立的ARIMA模型可以用于乙肝发病预测,需加强对男性、25~54岁年龄段以及家务及待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乙肝防控。

    2025年02期 v.36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15—2024年淮安市清江浦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趋势

    宋团争;汪浩;房保国;张文艺;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长期趋势,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5年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4年淮安市清江浦区手足口病病例,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的长期趋势分析,建立季节性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并预测2025年流行趋势。结果 2015—2024年清江浦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0 855例,年均发病率164.97/10万,1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34.68,P<0.05)。2015—2019年间每年有夏、冬季2个高峰,总体呈隔年高发特点;2020—2024年呈单峰流行,5—7月为发病高峰(占57.72%)。采用Joinpoint最佳拟合模型进行分析,10年间清江浦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无显著变化趋势(APC=AAPC=-4.84%,P=0.45)。手足口病发病率城镇(174.04/10万)高于农村(81.19/10万)、男性(191.03/10万)高于女性(138.36/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277.04,P值均<0.05);病例以0~<3岁为主(占55.68%),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降低(χ~2_(趋势)=17 338.91,P<0.05)。SARIMA(1,0,1)(1,0,1)_(12)为最优模型,预测的2025年发病数为259例,高峰期为5—7月(占57.92%)。结论 清江浦区近10年手足口病发病呈隔年高发特点,5—7月为流行季节。SARIMA模型可用于清江浦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测。

    2025年02期 v.36 246-24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铜仁市首例接种卡介苗后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死亡病例的调查

    龙正锦;任达飞;张平;肖光江;田帅;白金;

    目的 调查某病例在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卡介苗相关淋巴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多发性骨质破坏与注射卡介苗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详细了解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收集受种方、接种方、疫苗生产企业等相关资料,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提出诊断结论。结果 本例患儿有免疫功能缺陷,接种卡介苗后,机体不能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出现反复发热,接种部位破溃经久不愈,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的表现,所患疾病与卡介苗接种有时间上的关联顺序性,与疫苗接种有关,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 尽早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是预防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关键。

    2025年02期 v.36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1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分析

    郜杏丽;杜雪飞;王璇;张月怡;高琦;

    目的 对1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学校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病原分离培养方案对所涉样本进行检测,选取部分代表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毒力基因、耐药基因、MLST型,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共采集肛拭子、食品、环境样本137份,检出97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阳性样本,分离培养出32株产气荚膜梭菌,可疑食品产气荚膜梭菌定量计数为3.2×10~5CFU/g。测序成功19株,基因组分析显示,89.47%(17/19)为F型,10.53%(2/19)为A型。F型菌株均携带肽类(mprF)和四环素类tetA(P)、tetB(P)耐药基因,A型菌株还携带林可酰胺类(cplR)耐药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揭示,16株病例F型暴发菌株与可疑食品来源株同属一个独立的分支,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F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所致。建议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

    2025年02期 v.36 25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莆田市3689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黄胜;陈俊伟;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23年1—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 68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提取核酸,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 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腺病毒(adenovirus, ADV)、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6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2 173例检出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58.90%,单一感染占83.80%;感染病原体为MP 764例,HRV 542例,RSV 477例,FluA 420例,ADV 228例,FluB 131例,分别占35.16%、24.94%、21.95%、19.33%、10.49%、6.03%。≤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岁患者阳性率分别为59.00%、56.57%、91.18%、79.17%、36.21%,各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P<0.01)。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54.90%、51.53%、63.02%、64.70%,不同季节患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9.52%和58.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36)。结论 秋冬季节为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病原体MP检出率最高,患者应注意预防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临床应对症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

    2025年02期 v.36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012—2024年宝应县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分析

    朱立文;王元霞;高胜静;杨楠;

    目的 了解宝应县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开展情况,为制定上消化道癌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4年宝应县40~69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筛查数据,分析活检率、检出率及早诊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共有13 089人次参与内镜检查,活检4 406人次,活检率为33.66%,检出病例147例,检出率为1.12%;早期病例91例,早诊率为61.90%。男性检出率(1.96%)高于女性(0.52%),60~69岁组的检出率(1.86%)最高,不同性别、年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9、61.09,P值均<0.05)。食管、胃和贲门部位病例检出率分别为0.55%、0.33%、0.24%,早诊率分别为72.22%、41.86%、6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49、10.76,P值均<0.05)。胃部位病例的活检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8%和14.89%(t值分别为4.22、3.12,P值均<0.05)。结论 宝应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病例以食管部位病例为主,应提高项目工作质量,将男性和高龄人群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2025年02期 v.36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句容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潇;刘宇;朱润芬;

    目的 了解句容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句容市2所初中、1所高中的767名中学生,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中学版)进行线上调查。结果 句容市中学生受欺凌发生率为7.95%,6种欺凌类型中“被恶意取笑”发生率最高(5.48%),其他依次为被取笑外貌(3.39%)、被排斥孤立(3.26%)、被威胁恐吓(0.91%)、被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0.78%)、被索要财物(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OR=3.78,95%CI:1.70~8.38)、曾受家暴(OR=8.02,95%CI:4.26~15.11)、尝试吸烟(OR=3.10,95%CI:1.11~8.63)是中学生受欺凌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句容市中学生群体中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以精神类欺凌为主。建议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开展综合干预。

    2025年02期 v.36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苯乙烯的方法优化

    何雨恬;

    目的 对生活饮用水中苯乙烯的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优化。方法 选择DB-FFAP色谱柱作为分析柱,更换溶剂为乙醇溶液,乙醇溶液作为溶剂,顶空进样程序条件为平衡温度75℃、定量环温度85℃、传输线温度100℃、平衡时间30 min。结果 优化后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3.40%~97.48%,在0.002~0.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 优化后方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苯乙烯的实验室日常测定。

    2025年02期 v.36 26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测量设备计量溯源结果确认常见问题分析

    陈敏;沈征锴;刘兴莹;李燕;

    计量溯源结果确认是计量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测量设备稳定可靠和检测结果准确可溯源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计量确认人员在确认依据选择、如何进行确认、确认记录和修正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困惑。本文根据相关标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确认中常见的确认依据、关键点选择不当或内容不全等四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

    2025年02期 v.36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江苏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正>《江苏预防医学》杂志(ISSN1006-9070 CN32-1446/R)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双月刊,单月出版。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荣获2013—2014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质量奖,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Ⅲ类项目,2016—2021年入选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Ⅱ类项目。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梯队期刊建设项目立项。

    2025年02期 v.36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